10月18日,在湖北宜昌当阳市庙前镇沙河小学四年级教室里,英语老师熊曼丽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2018年8月,25岁的熊曼丽来到这所仅有120余人的农村学校,打破了该校13年不进新人的局面。
由于所在地区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沙河小学也逐步由之前的高中变为初中、小学,而教师队伍却一直处于超编、老龄化状态。2017年,当阳市实施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以往按学校定编定人做法,编制收归教育局统一管理,根据偏远地区学校实际和班师比配备老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今年该校又进了3名新人,教师平均年龄明显下降。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会议指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有效措施,把准支持重点,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出“教师十条”等系列改革措施,畅通了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解了农村地区师资缺乏的燃眉之急。截至2018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59.9万人,其中乡村教师8.9万人。
优化教师配备,推动城乡师资均衡发展。湖北省政府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新机制。
盘活存量,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2017年,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县管校聘”改革。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童静菊表示,“县管校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校教师活力不足的问题。对区域而言,该举措解决了学校之间的教师结构性矛盾。比如,通过公开考试、聘后交流、跟岗培养,宜昌市夷陵区通过“区管校聘”为城区小学配置了148名教师,减少城区代课教师70人。江坪小学、赵勉河小学两所边远小学一直缺少教师,如今城区4名骨干教师被分配在这两所小学,所在学区也有多名教师自愿前往,两所学校分别配足教师18人。
“为了激励优秀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任教,区里给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到乡村学校任教3年就有机会评高一级职称。同时,区政府拟建立教师发展基金,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给予奖励和补助。” 宜昌市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姚太元说。
开辟绿色通道,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提升乡村教师业务能力,湖北统筹实施“国培”“省培”行动,省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形成农村教师普惠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优秀教师研修培训的培训体系。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实施“大别山”“武陵山”“三峡库区”等五大精准扶贫片区“种子”教师培训项目,实现乡村教师全员轮训。近5年累计48万人次参加省级培训,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强化激励引导,让广大乡村教师安心从教。湖北实施乡村教师专项补助。对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村小、教学点在岗专任教师按照艰苦边远程度不同,分别实行300元、400元、600元的差异化补助。2018年投入2.39亿元,5.77万名乡村教师受益。建立乡村教师关爱制度。省财政投入3000万元,设立湖北省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和奖励基金,奖励从教30年以上优秀乡村教师5955人,资助大病特困乡村教师1132人。实施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近年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7亿元,在通山、孝昌、建始等50个贫困县(市、区)建成教师周转房4.2万余套,解决了农村教师住房问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