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暴力催收行为须严惩
□ 秦 倪

就在本周一,一件震惊互联网金融圈的事件在浙江杭州发生。当日上午,大量警察突击清查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溪谷的办公地点。受此影响,当日公司股价盘中闪崩,一度跌逾40%,创上市以来新低。公司市值一天蒸发近10亿港元。

当日深夜,杭州警方通报,今年9月份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次日早上6点02分,51信用卡创始人、CEO孙海涛在道歉信中提到,“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事实上,此次风波的源头便是饱受诟病的“暴力催收”。

俗话说“有借有还”,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有时“有借却未必有还”。当不少机构或个人无法收回欠款时,“催收”这个行业就出现了。

正规的催收是对企业坏账或个人欠款补救的民事行为。如果债务方无力或无心偿还债务,催收方会通过一些民事方法对其施加压力,促使其履行债务。换句话说,正规催收无可厚非。

但对贷款人而言,暴力催收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暴力催收视法律为儿戏,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例如,为督促还款而采用非法扣留或拘禁、短信电话狂轰滥炸并泄露欠款人个人隐私、冒充执法部门上门等手段,不仅搞得欠款人心惊胆战,本人和家人精神也严重受到影响。

51信用卡作为中国首个且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最大的独立在线信用卡申请平台,其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已达到8340万人,管理的信用卡数量达1.387亿张。如此大体量的公司竟长期无视外包催收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这样“睁眼瞎”的做法,既是公司的严重失职,也透露国内催收行业对法律缺少敬畏之心。

铲除暴力催收“毒瘤”已刻不容缓。本周,全国扫黑办发布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等四个法律政策文件。其中,与互金圈最直接相关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自2019年10月21日起施行。

在《意见》指出的应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中,就有明确暴力催收内容:一是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二是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未来一段时间,对暴力催收问题的整治力度将不断加大,一批不合规的公司也会因此退出。借贷要有诚信,但催收也同样要讲究方式方法,对踩到法律红线的暴力催收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