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沈阳市综合运用大数据推进正风肃纪监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
沈阳大数据监督平台24小时云计算,汇总、分析、比对问题数据。 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工程招标中的“猫腻”有多少?有的企业数百次投标一次不中,有的企业中标率接近百分之百,这样的疑似围标、卖标行为,过去很难预先防范。如今,辽宁沈阳市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把项目、资金、决策全部公开晒在阳光下,有效防范了此类问题。

近几年,沈阳市查处腐败案件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稳居前列。他们的经验是:综合运用大数据平台推进正风肃纪监督,由以往主要靠人工监督转向靠制度和科技监督,建立起密不透风的监督体系,牢牢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在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以前,沈阳市纪委监委靠人工发现的线索半年累计5000余条,而大数据平台建立后,仅用一天就锁定8万余条疑似问题线索。

人在做 “云”在看

“这个人已经去世多年,怎么还在领低保?”沈阳辽中区普通市民在沈阳正风肃纪监督平台公示系统中发现问题,一键举报。

大数据平台上,辽中区牛心坨镇居民刘某某在2016年至2018年间一直领取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性补贴。可大数据平台显示其已于2015年2月去世。调查核实明白无误,刘某某“冒领”的低保补贴退还,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沈阳通过大数据信息逐一比对,在低保、五保户补贴领域发现和核实确认问题69554个,涉及受助对象8325户,避免经济损失2905万元。

位于沈阳浑南区的沈阳市纪委监委办公楼8层,有两间25℃恒温机房,近百台服务器整齐地排列在黑色金属架上,数据采集的云计算24小时不停歇。这就是沈阳市纪委监委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的“反腐利器”——大数据监督技术实验室。

这里存储着沈阳市1100个一级预算单位的25.1亿条基础业务数据。对数据计算、分析后,它能主动上报问题。比如,谁在招投标中涉嫌围标串标,哪些单位过多发放了补贴,哪些政府投入资金存在监管漏洞等。目前,智能分析平台已对民政惠民、医保、科技、招投标、人防、公房出租、政府债务、法院执行、土地确权、“小金库”等13个领域进行了比对分析。

信息时代,行为即有数据留痕。以前查处公车私用和私车公养,都依靠举报和抓现行,如今这些“蛛丝马迹”在大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公车GPS定位系统,全市2706台公车的具体出行轨迹随时反馈。还有单位加油卡的使用信息是否与公车一一对应等都浮出水面。查处结果惊人,全市21061张公用加油卡,有9591张存在问题,违纪金额最多达50万元。

很多干部到正风肃纪监督平台来参观,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原来以为“小来小去”的贪占竟然都显示在了大屏幕上。一些干部主动到纪委监委说明情况,仅公务加油卡私用一项,沈阳市各级干部就主动退回4800万元。

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

数据就摆在那里,难的是如何突破数据壁垒加以整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团队成员方金云说,“数据是资源,数据越多的部门越不希望交换数据”。

和方金云等一起并肩作战的沈阳纪委监委正风肃纪监督室副主任查岩认为,数据采集难,主要是信息分散。比如企业注册登记数据在工商税务,车辆信息在交管部门。沈阳是省会城市,需要监管的项目很多,仅一级预算单位就涉及1100个。过去,平级政府部门间不构成领导关系,哪怕工作内容相关也难以实现数据流通,比如劳动局鉴定工龄,社保局据此决定养老金高低,但双方出于保密的需求,只能基于个案查询、回复,不能大规模交换数据,所以伪造工龄以获取更高养老金的例子并不少见。沈阳市大数据监督系统刚搭建时,某机关曾以信息涉密为由拖延甚至拒绝提交数据。

好在沈阳市委市政府坚定支持大数据采集,把它列入政务公开要求。同时,国家监察法的及时出台也为沈阳市的探索提供了法律依据,沈阳市人大正在推进数据立法工作。

目前,沈阳已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包括数据备案平台、门户及业务平台、智能分析平台、云平台、信息安全平台,涵盖沈阳13个区县(市)、97家市直单位、4所市属高校可公示的所有资金、项目数据。自公务数据公开化后,有效解决了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沈阳市要求市、县(区)两级政府职能部门明确“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干了什么事、有没有问题”,以确保数据源的安全、准确,压实主体责任。沈阳正风肃纪监督平台将全市以往6600多个补贴资金名称统一整合为14个大类、544个小类的《沈阳正风肃纪监督补贴类资金目录清单》,实现每一笔资金的依据、来源、去向、发放全程可记录、可留痕、可追溯。另外,沈阳全市13个区县和市直部门的所有资金、项目、政策依据,相关人员信息均支持一键举报,群众可以用手机、电脑查询部门公开信息、项目信息、资金信息,足不出户就能对政府项目资金进行监督。

“紧箍咒”也是“护身符”

如何破解自我监督的难题?

最近一个案件刺痛了沈阳纪委办案人员的心。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阳贪腐金额达4000多万元。他在任时“一把手一言堂”,失去自我监督的水务集团,没有一个招投标是合规的,所有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纪、违法问题。

为什么直到问题“鼓包”了才发现?上边“一批了之、一拨了之、一给了之”,下边“一挪了之、一分了之、一贪了之”。这样的情况为何屡禁不绝?沈阳市纪委主要负责人说,纪委监委工作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是执纪较强,监督较弱。单靠“事后”问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乏力这个老大难问题。建立大数据监督平台,意在探索人工监督与智能监督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多重监督约束权力,让那些想干坏事的人没有机会,使权力老实圈在制度的笼子里不得“任性”。

现在的沈阳水务集团,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大数据库,所有项目、物资、资金、招投标等信息全部公开。获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企业员工感慨,现在领导拍板决策得掂量掂量了。从水务集团打开突破口,沈阳已在所有国有企业中试行大数据公开化。

都说法院判决执行难,可为什么已经执行回来的款项仍躺在账面上睡大觉?经大数据监督平台披露后,沈阳法院系统对执行部门执行案款进行了全面梳理,2016年至2017年以来的13亿元执行款,已有96.6%发放到申请执行人手中。李兴伟就是其中一位获益的申请执行人,收到2500万元执行款,他激动地说:“我没找关系,也没花钱,如果没有正风肃纪监督,我们企业的欠款不能这么快就执行回来。”

内省不疚,何恤公开?沈阳市纪委坚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也是真正的治本之策。公开一视同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进入页面浏览、举报。沈阳市纪委主要负责人说,“过去监督立案主要靠信访举报,信访举报的成案率高达53%,现在依托大数据监督平台,案件追溯公开化、透明化,主动监督成案率已经超过了信访举报,成为案件线索的第一来源”。

而且,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还有防微杜渐的好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说,“紧箍咒”也是“护身符”,用技术手段能更早地发现问题,帮助纪检工作从过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查大案要案,变得像日常体检一样,从重病治疗变成健康管理,还能更好地预警、帮助干部“反腐抗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