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今年恰逢50周年。历经半个世纪发展,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催生出不少新学科。这些新学科由互联网与传统学科交叉融合而成,对于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互联网与传统生物学交叉研究产生网络生物学。该学科是在生物学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理论将生物体系统抽象成为复杂网络,通过相关研究可以获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种种新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复杂性。传统方法依赖于疾病特定方面的识别和特征描述,如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而网络生物学采取更加全面、有效的方法来揭示更加完整的疾病表型驱动因素信息,为我们认识复杂生物功能、疾病过程、药物研制等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思路和解决方案。
又如,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相应带来了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形式简洁而生动,它不仅是信息时代网民交流沟通的社会用语,也是时代赋予语言研究者的历史使命,还是人类语言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随着网络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宽,一门新的学科——网络语言学应时而生。近些年,这门新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展示了广阔发展前景。它主要运用传统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信息时代的语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语言学这一概念是由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先生最早提出的,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再如,传统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实体社会,互联网兴起以后,“虚拟社会”开始出现,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影响下,很多议题已超出传统社会学研究范式。与现实空间相比,“虚拟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场域,即所谓的网络社会,它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网络与社会的交叉研究产生了网络社会学,这门新学科是信息时代社会学的前沿课题。随着网络化程度提高,网络社会学将逐渐步入社会科学的中心领域,也将在助力社会研究的过程中展现其理论魅力和现实意义。
此外,互联网还催生了网络工程学、网络心理学、网络经济学、网络法学、网络文学等。这些新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的分支学科,也属于文理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在基础理论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不过,它们正在向我们展示新学科体系的远景蓝图。
(作者单位: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