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守护公平正义中体现为民情怀
——追记“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
李庆军生前工作照。 (资料图片)

一个平平常常的身边人,当他离开之后更加令人倍感珍贵——“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李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这样评价:依法办案,重情义但不徇私情;时时处处体谅当事人,耐心化解纠纷;完成繁重办案任务的同时,与病痛坚强抗争;看淡荣誉,不争不抢,默默奉献。

如今,李庆军的法徽还端端正正地摆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地方,与他留下的19本工作日记一起,诉说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法官在平凡中坚守公平正义的感人故事。

“不办事”的好法官

“真是个好法官,这些年我心里忘不掉啊!”提到李庆军,周光华老人再次失声痛哭。

2004年,周光华通过拍卖获得某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权,但该企业拒不交付。一二审均败诉的企业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审,案件交到了李庆军手里。

“人家有钱有势,我连律师都请不起,案子万一被推翻,咋办?”官司拖了5年,周光华心里直打鼓。

“不管对方势力多大,咱都按法办。没有理,再有权咱也不支持。您别害怕。”李庆军的承诺让周光华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驳回再审申请、维持自己胜诉的裁定书。

此后的10年,每到春节前夕,周光华都会挎着一篮子土鸡蛋,从南阳坐大巴去李庆军家。而李庆军则会塞给她很多自家买的东西,“你要是不拿,鸡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纪律的”。

李庆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裹来省法院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此,他办理的案件,没有一起群众投诉。

同事于保林记得,李庆军经常对自己的审判团队成员说:“法律底线不能突破,要坚持原则。大家只管依法办案,有什么压力我来顶着!”

上世纪90年代初,表弟卢朝辉下岗创业,因为缺少资金,找李庆军借了3万元,经济同样不算富裕的李庆军毫不犹豫答应了。后来,卢朝辉为打官司再去找李庆军,想请他打个招呼却碰了钉子,“他一口回绝我,说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续解决”。

自李庆军成为法官,类似事情便有很多。很多老乡、同学也都因此抱怨李庆军“不办事”。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是不办事,而是依法办事。

“庆军是‘不办事’的好法官,每次回来都有很多人到他家咨询,大小事都问,不管是不是法律方面的。”李庆军的发小翟立新说,“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让山里人懂得了法律,懂得用法律维权,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对初心的坚守

“一定要静下心来,少些浮躁”“刚来到新岗位,一定要好好钻研业务”“一个法官永远不能停步,要不断学习”。这是李庆军对当初刚调入河南高院工作的邹波说过的3句话。虽然现在已是审监庭庭长,但这3句话对邹波来说终生受用。

“如果跟他面对面在办公室坐半天,你不跟他说话,他不会主动跟你讲话,他是那种一坐能坐一天的人。”邹波忘不了那个曾经坐在对面埋头看案卷的李庆军。

李庆军的妻子马凤实回忆,李庆军生前最喜欢家中阳台上的那把旧躺椅。他没有更多爱好,闲暇时候只是看书,主要看各种法律方面的书。日久天长,躺椅放脚的地方竟磨出了一个洞。

早在2001年,李庆军拟写的裁判文书就获得了“全国法院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三等奖,被评价为“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言之有据,判决结果具有说服力。体现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凭主观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2016年,河南高院首批员额法官入额考试。入额意味着工作压力大幅增加,院领导劝身体不好的李庆军调离审判一线,但他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坚持参加考试,并拿到了全院第4名的好成绩。

“跟当事人一说起案件,李庆军常常忘了自己的病。他喜欢开庭,喜欢给当事人解忧,喜欢合议案件,从来没有烦过。”在河南省高院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卜发忠眼中,李庆军对经手的每一起案件都非常认真,从不含糊,努力让当事人双方觉得判决有理有据。

法官的办公室里,经常是堆满一摞摞案卷,李庆军也不例外。虽然明知有病在身,可他从来没有说要为自己“减负”,少办案件。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的审判团队结案360件,占全庭总结案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他个人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整理庆军同志的遗物,没有发现几本荣誉证书,不是他工作不努力,是因为该得荣誉的时候,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年轻人,说只要他的工作能对得起这身法官服就够了。”卜发忠说,这就是李庆军,他的“傻”是对初心的坚守和奉献。

倾力奉献的人生

2008年8月22日:“上午在医院,主管医生坚持不让他上班,下午到单位将民二庭杨淑兰,审监庭王彦付、周凤兰、杜留安4个上周案件报结,将民二庭印钢案研究完。”

2010年3月11日:“因案件的压力,近日心情很不好,昨晚一夜失眠,很难受。”

2011年3月3日:“我不愿让亲人为我身体担忧,给他人带来精神压力。我尽可能地弱化自己的病情,装作若无其事,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仍然想像平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生活要继续,班要继续上”。

透过日记中这些记录他生活和工作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干劲和顽强生活的李庆军。2014年,李庆军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选择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从那以后,李庆军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于透析的硅胶“腹透管”。在他的卧室,成箱的透析液几乎堆满一面墙。病重4年间,李庆军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腹痛腹胀、乏力怕冷、恶心甚至呕吐,尿毒症让他常常吃不下饭。

李庆军每个月都要去北京的医院复查身体。每月的第一个周一下班后,他会带着透析用品乘火车去北京,待次日检查完毕,再坐高铁返回郑州,赶到办公室,把当天落下的工作补回来。

2018年9月2日一大早,同事任方方收到李庆军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时间。禹州电缆案,6号以后联系当事人让双方再谈一次,调不成还按原定方案办。卷在柜子上。”这一天,李庆军要作换肾手术。术前的13个电话,他全部打给了同事交代工作。26天后,病情恶化,期盼着“像正常人一样喝水”的李庆军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2018年10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为李庆军追记个人一等功。2019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李庆军“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7月,河南省委追授李庆军“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庆军在省高院工作25年,一心想当个好法官。如果治好了病,就是‘于无声处’地退休,没想到今天却是‘一声惊雷’式地离开。”河南省高级法院民四庭庭长周志刚说,学习庆军,缅怀庆军,做一名有为民情怀、有职业精神的法官,应当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