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届山西艺术节——
三晋大戏,艺韵悠扬唱英雄
□ 梁 婧
①山西传统吹打乐《大德胜》
②临汾市蒲剧艺术中心打造的蒲剧传统戏《反潼关》
③山西演艺(集团)出品、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史诗《黄河》
梁 婧摄

礼赞太行英雄、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主题、展现新山西的精气神——艺术是时代的注脚

秋日山西,金风送爽,艺韵悠扬。10月8日,伴随第十六届山西省“杏花奖”获奖作品的一一揭晓,为期20天的第二届山西艺术节圆满落下帷幕。

从9月19日晚开启艺术的盛宴,到10月8日以“杏花奖”颁奖仪式和优秀获奖作品展演完美谢幕,整整20天的艺术节,新时代的山西逐梦者用文艺礼赞新中国,用文艺谱写新华章,用文艺为山西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鼓与呼,让国庆气氛更加喜庆热烈,让三晋大地爱国奋斗奉献的激情在文艺的海洋里如潮涌动。

好戏连台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回望整个艺术节,开闭幕式、展演、展览、交流评论和网络艺术节五大板块21项活动,有太多激动人心的画面、声音和色彩涌现眼前。无论是戏曲、音乐、舞蹈、曲艺等舞台艺术,还是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视觉艺术,一出出好戏,一场场好剧,一幅幅画卷,一帧帧影像……第二届山西艺术节呈现给观众的作品,代表着近年来山西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反映着山西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就。

5000多名文艺工作者在20天内集中奉献了61台戏103场精彩演出,组织开展了10个主题展览2000余件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郁时代气息,代表着党的十九大以来山西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成果,抒发了3700多万山西人民的爱国心、赤子情,展示了新时代山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新风貌、新气象。

弘扬太行精神的上党梆子现代剧《太行娘亲》,歌颂革命英雄的歌剧《江姐》,讲述山西优秀扶贫干部故事的耍孩儿现代戏《扶贫路上》,太谷秧歌剧《花开百雁坡》,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交响乐《山西好风光》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出现在艺术节上,成为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在视觉艺术方面,太原美术馆、山西省图书馆等6个场馆集中展出近年来山西艺术家创作的各类艺术精品2000余件,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吕岩松表示:“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第二届山西艺术节有着特殊的意义。”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推出了一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述山西故事、反映山西改革成果的精品力作。

讲好故事

作为山西省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第十六届山西省“杏花奖”评选是第二届山西艺术节的重头戏。艺术节期间,包括京剧、晋剧、上党梆子、蒲剧、耍孩儿、话剧、舞剧、交响组曲等各艺术门类的18台剧目参加新剧目奖终评,87位个人参加“杏花奖”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个人项目终评,展示了山西省各门类舞台艺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反映了70年来各门类艺术传承发展的成果。

上党梆子大型舞台剧《太行娘亲》讲述了抗战时期太行母亲赵氏和梨花婆媳两代人舍弃亲生骨肉,救护八路军后代的感人故事,讴歌了太行老区人民与人民军队的鱼水深情,弘扬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和中华人民坚定信仰、敢于牺牲的大无畏“太行精神”。

这部近年来山西新创舞台剧的优秀代表,以“呼唤红色记忆,礼赞太行英魂”为魂,带领现场观众重回历史深处,仰望在太行山抗战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太行儿女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以《太行娘亲》作为开幕演出,重温英雄往事,铭记“太行精神”,正契合了艺术节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让人民群众尽享精神盛宴的初衷。

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该剧主演陈素琴将太行娘亲赵氏的大情大爱演绎得荡气回肠,感人至深。演出中,观众一次次把感动的热泪和赞许的掌声献给演职人员和这部经典大戏。“这部红色题材的大戏非常值得一看、再看甚至三看,既富时代感,又有深邃的思想主题和积极的教育意义。”山西戏剧研究者龚晋文说,“希望在艺术节期间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好戏。”

“我感动得流了五六次泪。”太原市市民贾红兵激动地表示,“这出戏真实感人,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在10月8日晚的闭幕式上,8个“杏花奖”新剧目奖和28个个人单项奖揭晓。

晋城市上党梆子《郝经》、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研究中心《泪洒相思地》、山西省京剧院《长乐未央》等8部“杏花奖”新剧目奖作品或关注当下、反映现实生活,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或展现新时代、新山西的精气神。

个人项目奖则被戏曲表演、导演、编剧、音乐设计、舞台美术、声乐表演、器乐演奏、舞蹈表演、曲艺表演、杂技表演的28位优秀文艺工作者获得。

本届艺术节加大了评论的力度,专门设置“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环节,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和演职人员对作品进行评论。该环节主要是对参加本届艺术节展演剧目中的第十六届“杏花奖”评比剧目、廉政文化展演剧目、稀有小剧种展演剧目等3种题材类型的舞台剧演出剧目召开专家评议会。

陈素琴认为:“专家和行内人针对戏剧的讨论对我们表演者来说至关重要。专业意见更有助于我们用艺术讲好山西故事。作为戏剧演员,作为太行儿女,我们必须承担起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用艺术把这片英雄土地上凝聚起的伟大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惠民暖心

这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人民的节日。这是在办节过程中主办方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本届艺术节上,上千万人次观众通过网络直播、抖音、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参加网络艺术节,共飨文化盛宴,实现了“十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的目标,让艺术节更接地气,更贴近人民群众。

艺术节现场和网络售票相结合,惠民展演票价仅为30元,亲民的票价,让更多普通群众能够走进剧场,欣赏高雅艺术。很多观众表示:“花几十块钱就能进剧场观看这么‘高大上’的演出,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在山西打工的陕西工人李富民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看戏剧演出,60块钱买了两张票,以这种方式庆祝国庆,我和孩子都特别开心。这些剧目让我们知道英雄也是平凡人,他们有痛苦,也有不舍,但因为有信仰在,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本届艺术节还组织环卫工人、地铁建设者、武警官兵、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等观看专场演出,同时邀请劳模、晋商晋才和投资山西的企业家代表等观看展演展览,向这些新时代奋斗者们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推进文化惠民,是本届艺术节的创新之举。不仅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设立艺术节分会场,举办“长城·古城”主题摄影展,还在山西各地积极开展“免费送戏进景区”活动。同时,打造文艺专旅,开发了“看大戏,游山西”文旅精品路线,提供了优质文旅公共服务,提升了三晋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