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徜徉在历史甬道中
□ 王思思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波诡云谲,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起伏跌宕,地缘政治前景不明,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能源发展引人瞩目,应对气候变化在曲折中推进……在纷繁迷乱的能源世界中,谁都想拥有一双慧眼看清能源真相,洞察发展趋势。笔者拜读了胡森林先生的新著《能源的进化:变革与文明同行》,犹如捧读一本新颖而独特的“能源简史”,感觉突然找到了一副有助于增强视力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能从中看清能源的来路与去向。

这部新著并没有直接讨论当下的热点话题,而是从能源历史入手,从能源进化的角度给读者提供了认识能源发展历程的另一种视角。相对于现实世界中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快变量,作者更乐意寻找那些看似变动不居实则影响深远的慢变量。因为这些慢变量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从深层次上支配了能源的进化。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历史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它隐含了关于未来的诸多信息。寻找慢变量,看似是一种笨拙的方法,却恰能带来思想的洞察。而越是纷繁迷乱的时候,人们越需要一种长期主义的思维眼光。

基于这样的逻辑框架,作者把能源史放在世界经济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历史观及其影响。他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加以观察,在更深厚的理论背景上,找到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揭示出更多的历史规律性。他提出了自己认定的5个观察历史事件的标准:创新性、长时段、多维度、引导性和发生学的标准。而这也构成了全书思路构建和素材取舍的依据。

《能源的进化》一书与众不同的是,它不再单纯热衷于从物质层面讨论能源的发展和变迁,而是将眼光放在“水面”之下,努力找出能源发展的深层动因和内在规律,从而发现一些隐秘的“暗线”,它们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但又确实存在,它们既指向着能源发展的本质,也彰显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某些微妙而深远的启示。

回顾历史,为了展望未来。当下对于能源的未来,我们既不乏忧思,也充满了畅想。人们提出了诸多的设想和方案,寄希望于可再生能源的加快发展,提到天然气替代、电能替代、氢替代,从不同的层面展现能源互联网的前景,设想了新的交通方式、建筑方式以及城市形态。

然而,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憧憬,多少是虚幻的噱头?或许我们一时还不能得出答案。不过,本书勾勒出能源发展的深层规律,比如能源的发展遵循着高碳到低碳的轨迹,遵循碳氢比不断降低的规律,从单一主导到多元集成,从物质的变迁到信息的融合等,这些关于未来的思考,或许能为我们寻找答案提供一些启示。

《能源的进化》是一本徜徉历史甬道的趣味之书,一本充满哲学意蕴的思辨之书,同时也是一本寄寓人文关怀的警策之书。它绝对不是一本实用主义的能源投资指南,反而像是一个对人类历史进程充满好奇心的人,回溯能源发展所做的一次单纯的知识探险。这让我想起世界著名能源专家瓦茨拉夫,他接连写出了《能源转型》《能源与文明》,从历史文明的角度考察能源发展进程。今天,中国的青年能源学者也为读者们奉献出了类似的著作,这让我感到振奋和充满希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