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内瓦电 记者杨海泉报道: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尽管各国央行注入了超过10万亿美元资金,但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低增长或停滞不前的循环中。这些前所未有的财政措施虽然成功地避免了更严重衰退,但还不足以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到私人和公共部门,亦不足以满足旨在提高生产力的投资。那些将投资引入人力资本、改善制度、提高创新能力和增强商业活力的经济体,将最有可能恢复经济活力并抵御全球经济放缓风险。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评估仍基于全球竞争力指数(GCI),按照12个支柱指标,对全球141个经济体的竞争力予以评估。在全球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中国保持了去年的成绩,位列第28位,在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和技术通信领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在金砖国家中表现最好。新加坡以84.8分成为2019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美国位居第二,仍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经济体和创新强国,其在商业活力方面排名第一。中国香港(第3名)、荷兰(第4名)和瑞士(第5名)跻身前五。今年全球竞争力表现较好的一些经济体通过贸易转移从贸易争端中受益,如新加坡和越南,两国在今年的指数中进步最大。
报告显示,随着货币政策效力开始递减,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加强研发、提高劳动力基础技能、开发新的基础设施和整合新技术等至关重要。对此,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表示,在新经济中,创新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那些重视基础设施、技能、研发和对落后国家提供支持,并将这些措施纳入其经济政策的国家,比那些只注重传统增长因素的国家将更为成功。
报告指出了全球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报告涵盖的141个经济体平均得分为61分,距离满分差距很大。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前景之际,这种全球竞争力差距令人担忧。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和不断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正在增加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随着货币政策失去动力,政策制定者必须重新审视并扩大政策视野,注重增长的速度、方向和质量,努力实现增长、包容和环境可持续的长远目标。
报告提出,为建设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经济,应采取前瞻性政策,以及改革和激励措施。为此,报告建议在4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即推进开放和国际合作,更新碳排放税和补贴政策,建立研发激励机制,实施环保公共采购。报告还建议在促进机会平等、培育公平竞争环境、更新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措施4个领域采取行动,促进旨在增强竞争力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