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假期的N种方式,一定包括看一部好电影
国庆期间上映的《中国机长》,由去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三位机长通力协作在万米高空,战胜了类似《萨特机长》一样的多重考验。这部电影既用艺术的手法讲好了中国故事,也回归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最让人感动落泪的是机长永不言弃的精神!
在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飞机右前方的风挡玻璃忽然脱落,副驾驶徐奕辰(欧豪饰演)的整个上半身被吸出机舱外,刘传健机长(张涵予饰演)保持镇静向空管求救。飞机盘旋高度下降,窗外电闪雷鸣,机身颠簸左右晃动,闪电声势浩大,行李纷纷砸落,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飞机外观仿佛逆天行驶,给人营造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更彰显飞机安全运行的背后,多个国家民航机构无数工作人员的通力营救。公安、消防和急救等部门冲上前线待命,让观众感受到时时刻刻在被人保护着。
电影将聚光灯打在刘传健机长身上,他不负众望力挽狂澜,坚定地对身边的两人说:“一定要挺住,冲过去!”他在关键时刻提出“等待云体分裂穿过去”的措施,这是唯一的机会,成为电影表达的关键。
英雄机长的闪光时刻,体现在他是丈夫也是父亲。在他带给乘客安全感的背后,是家人的牵挂,他想早点回家陪6岁的女儿过生日。这个个人形象与英雄形象融合,打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机长。机长曾在部队开过轰炸机,他要求在驾驶舱里所有的动作都要准确细致。通过这些细节的补白,彰显中国军人的优良传统。
这部灾难片,借鉴商业电影的叙事方式。在高潮到来前,呈现数个小高潮,将“灾难”部分艺术化地集中在精华的后半部分。电影通过多重视角打造出情节紧凑、悬念迭起的火爆场面。譬如,有意刁难乘务长的头等舱墨镜男乘客,紧急情况下摘掉氧气面罩推着餐车……重要和次要的人物,构成了长短不同的视点,塑造出灾难的群像。正是在这些多重视角下,不仅是机长甚至是女乘务长毕男(袁泉饰演)都走出了自己的软弱,走出绝不向事故妥协的强势:“你要相信我们的机长,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我们需要你们(乘客)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需要你们给我们信心!”机组成员集体面貌的全景视角,也表现出强有力的组织和担当精神,他们虽然分工不同、但团结有序。他们以大无畏的集体主义精神,奉献出一场命运攸关的生死营救。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不论是《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还是《中国机长》,这些主旋律电影都有共性,那就是“英雄”,他们创造了许多救援的“奇迹”,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更是用生命捍卫了“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的誓言。一年后机组成员齐聚一起吃火锅,共唱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令人振奋、感动。这部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作很好的范例,呼唤更多创作与表演俱佳的中国电影成为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