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崇州:
“林业共营制”破解三难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陈桂英是四川成都崇州市三郎镇三台村人,她高兴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自从加入寸金林地股份合作社后,我家的收入增加了许多。去年种药材的收益有23000多元,在合作社打工收入12000多元,生活更加宽裕了。”

从崇州市直部门下派三台村任第一书记的胡浩说,在崇州市,像陈桂英这样得到好处的林农有许许多多,他们能有今天这份不错的收入,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中央关于加快推动林业改革的一系列政策。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等文件。

会议指出,要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近年来,四川崇州市按照中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以放活林地经营权为主攻方向,探索构建“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破解集体林业发展面临的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促进了林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共管共赢共享”长效机制。

下派三台村任第一书记之前,胡浩在市直部门从事林业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实践证明,“林业共营制”很好地破解了“谁来经营”“谁来管理”“谁来服务”三大难题。

通过培育林地合作社,崇州市破解了“谁来经营”的难题。通过明晰林业产权,围绕“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林权改革总体思路,推进林地所有权、林地承包权、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等五权有效配置,崇州开展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确权办证,共颁发权证2.1万本,涉及面积47.8万亩;通过成立林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组建了多种形式的林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成立类似林地股份合作社53个,入社林农5300多户,入社林地6.2万多亩。

通过培育林业职业经理人,崇州市破解了“谁来管理”难题。以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外出经商人员、种养能手等作为培育对象,崇州着力选拔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队伍,形成“职业经理人+职业林农”的专业生产经营管理团队。目前,崇州市已培育林业职业经理人100多人,培育职业林农600多人。

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崇州市破解了“谁来服务”难题。通过搭建林业科技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多个平台,崇州整合“银政企保担”五方资源,健全流转交易、价值评估、融资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担保收储、政策支持“七大体系”。对林业职业经理人和职业林农,崇州整合涉林项目资金、政策,建立了3000多万元的政策性基金,制定了产业、科技、创业信贷贴息扶持等配套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目前,崇州市正做大做强牛尾笋、“寸金簝”枇杷茶、中药材“三特”产业,提升竹编、藤编、棕编“三编”非遗产业,推动林产品线上销售、线下体验,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营销体系。

三台村支部书记李桂英高兴地告诉记者,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三台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当地农民对改革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据介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村里发展了5000多亩樱花树,樱花树下种植了重楼、黄精等多种中药材,来自成都等地的游人络绎不绝,村里办起了100多家农家乐。如今,培育树苗、种植药材、旅游赏花、避暑养老等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民七成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与林业有关的产业。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