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邻承德,北靠坝上,南与北京山水相依,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居河北省第四位,总人口30万。县城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10公里,年底延崇高速通车后,将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
赤城,素有“京城北大门”“首都后花园”之称。虽是国家贫困县,但坐享着诗意盎然的山水林泉,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红色文化,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美丽之城”“忠诚之城”“希望之城”。近年来,赤城县依托区位、资源、生态优势,以脱贫攻坚为引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年吸引京津等地游客上百万人。
京城北大门
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
赤城,一座热血忠贞之城,守护家国两千载!
燕筑城,元设驿,明屯军,清驻跸,平北抗日根据地!
赤城连接坝上高原和北京平原,自古以来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境内长城自燕国开始修建,历经唐、北魏、北齐、明等时期修缮重筑,蜿蜒绵亘700多华里,素有“绝塞雄边”之称。“筑墙云山外,胡马剑气寒,纵使多杀戮,不得过重关。”2000多年来,这里留下了一段段烽火狼烟的边塞历史,演绎了一幕幕精忠报国的热血传奇。
赤城,汉置女祁县,北魏孝文帝时期,置御夷镇,是当时6大边境军事重镇之一。唐置龙门县,辽置望云县,元置云州,为大都至上都间重要驿站。明宣德五年(1430年),开平卫由多伦迁独石口,同年置赤城堡。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赤城县、龙门县。
抗日战争时期,以赤城县海陀山为中心建立了平北抗日根据地,在这片土地上,平北军民对日作战数百次,歼敌2.3万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抒写了一段铭记史册的历史传奇。
时事变迁,山河增色。今天的赤城已由古代的朔方屏障、边塞要冲,转变为京畿明珠、生态廊道,持续为北京植绿树、阻风沙、输净水、送清风,筑牢了首都生态安全屏障。古往今来,赤城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肯奉献,赤诚之地,赤子之心,绵延千年,充满了无限的家国情怀。
赤城温泉
赤城温泉位于县城西7.5公里,海拔942米,全年平均气温5.7℃,有“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扇”之誉,是国家4A级景区,理想的避暑胜地。
赤城温泉有总泉、胃泉、眼泉、平泉、气管炎泉和冷泉六大泉眼。泉水中含有钠、钾、氯离子、硫酸根、碳酸氢根等30多种化学物质、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首都后花园
赤城,一座生态自然之城,静静等你亿万年!
山壮美,水秀丽,林茂密!
赤城,山壮美。赤城因山得名,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境内1500米以上的高山有132座,以黑龙山、金阁山、海陀山等9座知名度最高;72条生态河谷,每条沟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典型的山水原乡。
赤城,水秀丽。属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3.08亿方。黑、白、红三条河流如叶脉般贯彻全境,汇入北京密云水库,占水库来水量的53%,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有“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之称,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
赤城,林茂密。全县有林地面积459.2万亩,森林覆盖率63.87%,天然草场484万亩,林草覆盖率83.11%,是首都北京的生态功能支撑区,全国首批100个绿色小康县之一。境内有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海陀国家自然保护区两处国家森林资源,空气质量处于首都周边优质水平。
赤城,一座“天然氧吧”,空气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3000—8000个,是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6倍,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空气质量一级天数、PM2.5均值等指标,均处于首都周边优质水平。
脱贫补短板
赤城,一座朝气蓬勃之城,跨越奋进新时代!
脱贫补短板,冬奥引爆点,协同强动能,两区金饭碗!
近年来,赤城县立足首都两区定位,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机遇,扎实做好转型、承接、生态三篇文章,加快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服务环境、基层治理六大提升,突出运动康养和都市农业,加强奥运服务保障,加快重大项目突破,努力把赤城建成北京北蔬菜园、后花园、科技园,坚定走好“绿色发展、生态强县”之路。一个舒展大气、生机勃勃的新赤城破茧而出。
精准方略全面落实。倾全县之力精准出列贫困村187个,累计退出贫困人口19971人,贫困发生率由28.2%降至2.69%。扶持保障更加有效。全面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困有所扶。农村活力显著增强。投资1.29亿元完善了232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新建安全饮水工程惠及1.2万贫困人口。建成239座光伏扶贫电站,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扶贫协作多点突破。依托海淀区的对口帮扶,以及农业农村部、经济日报社、北京市科委等协作帮扶单位支持,赤城围绕市场、科技、金融、人才、品牌等要素加强协作,合作了一大批对口帮扶项目,争取资金近2亿元。帮扶合力充分凝聚。全县所有县级领导、112个单位、272个驻村工作队、5116名帮扶责任人、1950名村“两委”干部、100多家帮扶企业聚焦聚力,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借力冬奥助推旅游。明确了“一城核聚、五区联动、十镇支撑、多节点服务”的旅游产业布局。将县城打造为京北湖城和产业服务中心,建设冬奥温泉滑雪区、生态旅游度假区、运动健康休闲区、森林康养观光区、历史文化体验区。
产业培育提质增效。围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运动康养、高新技术四大主导产业,实施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373.2亿元。特别是在产业科技扶贫方面,坚持“把创业户放到产业链上、把留守户放到公益岗上、把困难户放到保障线上”:着力提升“5+2”扶贫产业(集中扶持杂粮杂豆、食用菌、林果、中药材、特色养殖5个特色种养产业;重点做大错季蔬菜+乡村旅游2个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完善“2环3带18个示范基地50家龙头企业”的扶贫产业格局(2环,环北京自然生态、环冬奥冰雪温泉两大旅游区,3带,白河露天蔬菜、红河设施蔬菜、黑河特色养殖三个生态农业带,全县18个乡镇建成18个示范区,培育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旅游重点企业),建设18万亩北京北蔬菜园,实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乡有示范园区、县有特色经济。
生态品质持续提升。立足打造首都“两区”核心区和桥头堡,2018年50万亩造林任务一年完成。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94天,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5年保持全省排名前三。赤城的生态底牌、生态王牌、生态品牌效应凸显。
(数据来源:赤城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