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8日讯 记者韩秉志报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我国将通过推广科学健身、鼓励开发健身产品、提供运动指导服务、延长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等措施,努力让人民成为“体育主角”。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李颖川介绍,《意见》重在解决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痛点、难点和堵点,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产业政策、促进体育消费、建设场地设施、加强平台支持、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融合发展、强化示范引领、夯实产业基础等10个方面,提出了35项具体措施,特别是在以下方面政策含金量很高:
一是规范赛事活动安保。《意见》提出要开发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许可预受理系统,为赛事活动承办方申请许可提供便利。改进商业性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管理措施。
二是推动公共资源开放。围绕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意见》提出分类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目录,明确申请条件和程序。
三是加强体育知识产权保护。《意见》提出要建立体育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完善评估制度,这一举措将为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保护提供扎实基础。
四是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意见》提出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
五是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工商业既有建筑参与投资建设体育设施并依法享受相应权益。
《意见》在促消费、扩投资等方面也颇具亮点。比如,在开展消费试点方面,《意见》提出确定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平台支持方面,《意见》提出要研究设立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
“《意见》把体育拉出了‘小圈子’,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相对接。比如提出要打造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引导全国性体育组织落户河北雄安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体育产业联盟、举办体育赛事等一系列措施,将体育产业作为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有关提问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刘扶民表示,随着有关文件的相继出台、健康中国行动方案实施以及全民健身的推广,未来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将达到60%以上。
“从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增长情况看,竞赛表演等服务业态每年增速已达到30%。”刘扶民表示,到2017年底,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7000多亿元,占GDP比重为0.94%。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服务业态增长良好。根据总额增速、增加值增速以及服务业增速等数据,按照平均水平测算,到2022年,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