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创新是道路工程之魂
时任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总工程师,现任中铁一局银西高铁项目部经理赵红刚

郑西、哈大、西宝、西成、银西,我已经参与过5个高铁项目的建设,但回想起在西成客专项目战斗过的那3年,依旧激动不已。 2013年刚过完春节,接到西成客专即将开工建设的通知,中铁一局三公司召开西成项目筹备会,任命我为项目总工程师。

技术创新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要把技术创新工作始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一名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有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匠人’精神,要有一股倔脾气,不注重现场技术管理,不考虑施工细节控制,那他还不如一名现场领工。”我这样要求技术人员,同样也这样要求自己。 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桥梁占总里程的90.1%,钻孔灌注桩6723根,墩台身797个,具有工程量大、重复性高等特点。如何在钻孔桩施工中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是摆在我和技术团队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笼吊筋不能重复利用。我和现场管理人员算过一笔账:6723根桩,每根桩上平均安装9米长、直径16毫米的圆钢吊筋,如果全都不能重复利用,就会有95.6吨钢筋白白浪费掉,此外还有一笔很大的加工费用。

为此,我研究绘制了新型钢筋笼吊具图,将吊具根据虚桩长度进行调整,同时手把手向吊具加工师傅讲解吊具加工构造原理和用途。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制作出了方便、可行、能重复利用的钢筋笼吊具。现场工人师傅有感而发:“这吊具用起来比传统的钢筋笼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太方便了。” 2014年12月,该项技术创新申请到了国家专利。

西成客专标段内206个承台基坑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箱,我结合设计资料并经过现场地质核查,建议利用工字钢结合高强竹架板代替钢混套箱。实践证明,工字钢防护不仅能满足基坑防护需要,还省工省时,施工班组很愿意接受,仅这一项方案的优化,就节约成本1000余万元。 随着沣河特大桥、环山公路特大桥墩身施工的大面积展开,我结合西成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在墩身施工脚手架搭设时,要求采取双排脚手架,其立杆和横杆间距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梯步和作业平台由原来简单的木板搭设改为金属梯步踏板,统一定制,卡扣安装,既便捷易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爬梯的稳定性、安全性。该项工艺改进得到了业主和上级单位的肯定和表扬,并在西成客专全线进行推广使用。 作为技术带头人,我特别重视技术团队建设。当时,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刚刚兴起,仅在房建领域小规模应用,我就琢磨,能不能将BIM技术应用到西成项目中来。经过与项目主要领导的沟通,专门聘请一位BIM软件应用老师常驻项目部向年轻技术人员授课。经过两个月的全天候培训,西成项目培养出10名熟练操作和应用该项技术的人才。目前此项技术在标段连续梁施工当中顺利应用,成为施工的“王牌”。

现在,我又来到了银西高铁这条连接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条高铁建设现场。我将把以往的成绩作为人生征程新的起点,并告诫自己:做一名无愧于企业、无愧于时代的高铁建设者。 (本报记者 齐 慧整理)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