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桑巨变见证辉煌历程
本报评论员

曾经的中国,江河堤防仅4.2万公里,监测预报等手段几近空白;如今,水文测站有12.1万处,对大江大河及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实现全覆盖。曾经的中国,能否修建跨径400米的桥梁都受到质疑;如今,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21座斜拉桥里,中国独占17座。曾经的中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而且一半处于瘫痪状态;如今,神州大地飞驰的高铁,已是世界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高端装备的亮丽“名片”……

写就这样的沧桑巨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只用了70年。70年来,一项项重大工程实现量到质的提升、点到面的铺展,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项项重大工程,闪现的是中华民族创新进取的活力因子。创新犹如“活水”,让重大工程从理念的种子变为现实的参天大树。无论是三峡大坝的伟大壮举,还是“神舟”“嫦娥”的飞天探月,都充分印证了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必由之路的道理。

一项项重大工程,凝结的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调南方之水、从风中取电、织高速路网、在云端架桥,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质量”、满足“民生期待”,重大工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百姓的获得感随之不断增强。

一项项重大工程,显现的是“中国智慧”凝结而成的厚积薄发。重大工程建设中,难免有挡在眼前的诸多困难、相互交织的系列挑战、必须面对的种种考验,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经受考验,势必要求重大工程是全面的系统的建设和推进,势必呼唤全国大协作汇聚成的强大的力量。重大工程实现的伟大飞跃,正得益于这股力量的助推,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

回首来路,70年凯歌行进,一项项重大工程由蓝图走进现实,是梦想不断腾飞的过程。面向前路,依然任重道远,一张张重大工程的时间表,承载着中国的希望与未来。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的故事”专栏,推出治水记、架桥记、筑路记、飞天记、驯火记、兴林记等系列报道,勾勒出新中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创造伟大奇迹的奋斗历程,展现出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扬威、为民造福的奋斗轨迹,以一路走来的沧桑巨变见证民族复兴的步履铿锵。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