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涪陵区清溪镇平原村,坐落着一家并不起眼的榨菜企业——绿陵实业公司。厂房规模不大,员工不多,生产的也是寻常榨菜产品,就连公司董事长周坤林也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可就是这家小公司,在周坤林和周琳翔这对“父子兵”的带领下,把榨菜卖到了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出口量占涪陵全区出口总量的70%以上。
经济日报记者前去采访时,周坤林刚接待完一拨来自韩国的客商,随后又立即投身车间查看订单生产进展。“这些是真空包装的榨菜,共20吨,过几天就出口到日本。公司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增加了10%左右。”周坤林自豪地说。
56岁的周坤林出生在涪陵清溪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打小就和榨菜打交道——种榨菜、做榨菜、卖榨菜,他都熟门熟路。上世纪80年代,周坤林就把发展的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
“当时,榨菜出口门槛高,要求苛刻,很多榨菜厂都只做内销。”对于第一单出口生意,周坤林印象深刻:“1994年,我把家里加工好的榨菜做成坛装,卖给贸易商,出口到日本。第一次就卖了1000多坛,赚了1万多元。”
周坤林渐渐成了行家。1999年,他创立了涪陵绿陵实业有限公司,专注涪陵榨菜的出口。为满足国外榨菜进口标准,周坤林一边投入资金对生产设备改造升级,一边丰富榨菜产品种类。2005年,绿陵公司投资100多万元从日本进口了3台榨菜切丝切片机,并将产品种类从原来的坛装榨菜扩展到袋装榨菜、真空换装榨菜和铁听装榨菜。
在周坤林的带动下,儿子周琳翔2011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公司。周琳翔是“80后”,在发展客户、开拓市场上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都要出国两三趟对接客户,了解海外市场需求。
父子二人协力打拼,海外拓展之路越走越宽。最近几年,在周琳翔主导下,绿陵公司先后两次共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升级,不仅从日本引进了多条榨菜先进生产线,还建起了占地20多亩的新厂房,公司产能和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周琳翔还从原料基地建设和生产源头入手,建立并实施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从青菜头种植、化肥施用到半成品加工、产品包装都有严格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了从种植、加工到出口‘一条龙’的质量保证体系。”周坤林说,2011年至今,公司出口额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出口目的地也从原来的日本、韩国扩展到整个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父子俩今年又有了新想法: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最近一直在与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客商接洽并准备参加一些国家的展销会。”谈及未来,周琳翔踌躇满志,“坚信不久的将来,涪陵榨菜一定能香飘‘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