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筑牢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根基;要通过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更好地维护就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自今年1月1日起,一系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开始实施,不少企业将“省”下来的税款用于再投资、再开店,有力促进了社会就业。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了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面对当前就业压力和矛盾,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力支撑就业优先政策落实。
积极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筑牢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根基。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之举。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其中减税10387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使就业有更多源头活水。
作为我国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从减税降费中享受到了巨大红利。上半年,全部新增减税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6712亿元,占减税总规模的65%。此外,国家还针对贫困人口、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稳就业方面还有很丰富的政策工具。比如,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缓的情况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保障重点领域需要,前7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245亿元,同比增长7.9%。
当前,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财政政策,以更有效地发挥其稳就业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指出,财政政策须以公共风险管理为导向,加力提效,主动发力,在改善就业状态、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社会预期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密切跟踪、及时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加大督查力度,促进纳税人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要优化纳税服务,简化申报流程,提高办税效率,进一步解决纳税人和缴费人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往往实力较弱,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建议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使其更好地发挥吸纳就业、促进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
总之,落实好就业优先的要求,就要把就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宏观政策优先支持就业、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就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强化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通过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更好地维护就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