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盛典大获成功,彰显了创新的魅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落下帷幕。38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112个剧种、118个经典剧目,在昆山会演。当地百姓大饱眼福耳福的同时,数以亿计的受众,还通过线上线下观戏评戏,创造空前的戏曲历史。
百戏盛典选择在江苏昆山举行,可谓别具匠心。昆山是中国昆曲的故乡,做东承办百戏盛典有足够号召力。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自明代中叶始,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中国的昆曲艺术名列其中,中国也由此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昆曲院团,至今除了离发源地最近的苏昆外,还有上昆、北昆、浙昆、湘昆、滇昆、赣昆、川昆、徽昆、晋昆等众多分支。同时,众多的地方戏也都从昆曲中汲取营养,可以说,昆山是我国“戏曲长江”的“沱沱河”。如今的百戏盛典就大有“昆山论剑”“百女拜寿”的意味。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曾拍摄了电影《满意不满意》,讲述的就是苏州有一座得月楼菜馆的故事。后来,各地的游客并不知这个得月楼只是虚构的楼名,他们到苏州仍到处打听想找这个得月楼实地看看。后来,苏州顺遂众愿真的建了得月楼菜馆,果然生意兴隆,上影厂还拍了一部《小小得月楼》的片子,相当卖座。这一事件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意境化为历史”案例。如今,百戏盛典在昆山举行,不但又一次再现佳话,同时,还形象地讲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辅相成关系,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百戏盛典大获成功,彰显了创新之举的魅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艺术家只有经过舞台的切磋和练习才能提升技艺,同样,观众也只有在不断的观摩鉴赏中方可增强见识。本次活动,不但饱了当地观众的眼福耳福,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过1.3亿次,新浪微博网络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3.1亿次,掀起了一股观看戏曲演出、探讨戏曲传承、关注戏曲发展的热潮。这是以往几乎难得一见的盛况,足以让戏剧工作者心花怒放。传统戏剧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一直是制约戏剧发展的瓶颈。怎样获得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青睐,也一直是业界努力的方向。除了服装、舞美,还应该大胆起用年轻演员,让表演主题不再是一身殊荣的大师辈,而是“青春无丑女”的新人。摒弃论资排辈,年轻人本身的活力是与生俱来的,比浓妆艳抹的掩盖更有冲击力。其实,昆曲声腔的细腻委婉、唱词的典雅,具备提升国人审美能力的资质,但也像是深井中的清泉,即便其较之自来水品位高出几条街,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百戏盛典,也许会打通此中的“任督二脉”。
说到昆曲,许多人一定会想起耳熟能详的“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美谈。是的,那是63年前的北京佳话了。一个来自江南的浙昆剧团,造成北京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在北京待了46天演了46场,从而让昆剧从濒临自生自灭到广受欢迎,并走进人类非遗的殿堂。那么,本次的百戏盛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也期待有更多类似的高质量展演,让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都有机会,有适合的舞台,有先进的技术表现方式站到舞台上,站在互联网中,走到戏迷和更多的观众眼前,充分展现百戏盛典文化影响力,从而让戏曲艺术更加深入人心,让中华传统戏曲焕发时代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