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看中国 岭南一扇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 杨

站在曾是“一口通商”外贸口岸的广州黄埔古港旧址眺望远方,珠江如玉带般缓缓流淌,广交会展馆伫立江畔,8月份在该馆举办的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余热未散,10月份第126届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将如期而至。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穿越时空在眼前交汇。

广东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口。从70年前的农业大省,到40年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再到如今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广东用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速度惊人。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在1949年仅20.3亿元,2018年达9.7万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开放步履不歇。广东外贸从蹒跚起步,到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腰包越来越鼓。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1950年仅3.2亿元,去年达1.2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超万亿元的省份;

增进人民福祉。广东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使240多万户省定相对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2岁……

长风起,潮头立。

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正奋力在新时代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才是硬道理”

8月9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在东莞松山湖开幕,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对外发布,引起全球瞩目。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广东智能手机品牌群体崛起,为“中国制造”摆脱低端标签、迈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注入了强大信心。

广东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70年来,广东形成了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国34%。目前,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5万家,从传统制造业到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是什么铸就了“广东制造”的辉煌?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2年1月份,邓小平同志来到1984年1月他第一次南方之行到过的顺德,在广东珠江冰箱厂考察后,首次提出了那句著名的改革箴言——“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是对此前广东在改革开放十多年间发展成绩的肯定,更成为此后激励岭南大地上各级政府和万千企业埋头苦干谋发展的座右铭。时至今日,广东各地在制造业发展之路上已探索出各有千秋的模式。

“民企之城”佛山,30多年前凭借家电制造业切入全球产业链条。1983年,在一个镇办企业的简易工棚里,工人们用手锤“敲打”出了国内第一台双门电冰箱。而今,世界500强企业美的已在全世界布局了20个研发中心。“家电之都”佛山,走上了“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

“世界工厂”东莞,以外向型的加工贸易起家,在全球化浪潮中一度创造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奇迹。东莞坚定地走上了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之路,加速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从代工服装、鞋帽到研发生产智能手机,今天的东莞已赢得了“全球四部智能手机有其一”的产业地位。

“千年商都”广州,近年来聚焦IAB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NEM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源。仅在广州开发区,围绕IAB、NEM产业已建成1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粤芯芯片项目打响了“广州芯”品牌;生物医药产业则引进了GE生物科技园等高端项目。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地,今天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抓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如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所言,今天的广东,由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名企引领,4.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之路上竞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日渐壮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广东能取得今天的发展,靠的是什么?答案是改革开放的优势。

4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选择广东这块热土,开篇布局,要求广东“杀出一条血路”。广东改革开放的开创者先行者们创办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战略设想变为鲜活生动的发展实践与成果。

广东改革的步伐有多快?从“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果——两个APP上即可窥见一斑。

去年5月份,广东推出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累计上线708项服务、59种电子证照,医疗、办税、领补贴……动动手指,都能解决。不到一年,“粤省事”APP累计实名用户数已达1502万人,业务量达2.54亿笔。

今年8月份,面向广东1200万商事主体的“粤商通”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政务服务“一站式”“免证办”,275项涉企事项在一个APP上均能实现。

广东开放的步伐有多稳?在“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制度上得到生动体现。2018年,广东建立“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制度,定期举办省长与外资企业CEO圆桌会,推动全球行业龙头前来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开通至今,埃克森美孚、巴斯夫、GE、西门子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携优质项目来广东“安家”。

用好了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愈加完善,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逐步向世界一流靠拢,获得了国内外企业的一致点赞。

“从‘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到‘科创12条’……每一项政策都实实在在,令人暖心振奋。在广东,民营企业发展迎来了优异的营商环境。”首批登陆科创板的广东企业光峰科技的董事长李屹表示。

上半年,广东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820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9%。

破解“成长中的烦恼”

广东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广东确立了平衡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全力破除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补齐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等“短板”,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企帮万村”“粤菜师傅”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广东在乡村振兴战略、扶贫攻坚战略实施中遇到的“硬骨头”正被一块块啃下来;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广东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即将市市通高铁,城镇化率达到70.7%,城乡面貌全面跃升;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构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差距正不断缩小。

生态环境是广东经济多年高速发展带来的最大一笔“欠账”。如何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架起桥梁?广东从省情出发,正大手笔规划建设万里“碧道”,以水为脉抓生态系统治理,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曾经工厂遍地、污水横流的珠三角,已成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接下来,广东将以最严格的法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经济等重大举措,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走过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广东正着力一件一件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比如,城市养娃难、养老难而农村就业难,怎么办?广东近日已启动“南粤家政”工程,实施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培训项目,提出扶持100家家政龙头企业,每年培训20万人次,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家政服务需求。一个个“小切口”,满足着民生“大需求”。如今,老百姓关心的看病难、办事繁等问题逐步解决,幸福感越来越高的广东,令人期待。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