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开放先锋的上海海关,忠诚履职,坚守国门,注重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以一次又一次敢为人先的“吃螃蟹”,积极创新、大胆尝试。长期以来,上海海关以全国海关系统六分之一的关员,完成了全国四分之一的海关监管业务量,查验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货物,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关税额。展望未来,上海海关将继续做好国门卫士,在制度创新供给、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方面实现新作为,在扩大开放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黄浦江畔,钟声响起。晨光里的上海海关大楼,又迎来了一个宁静的早晨。
已经92岁的海关大楼,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一段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繁荣的厚重记忆——70年前,曾放言“离开了我们,钟楼就要哑、海关就要垮”的末任外籍总税务司李度可能不会想到,如今的上海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现代化口岸之一,而作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重镇,这里还将续写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传奇。
从历经屈辱的百年洋关,到如今走向成熟自信的智慧海关,一部上海海关的发展史,也正是上海乃至新中国从打开国门到走向富强的一个缩影。
一封穿越时光的人民来信
在上海海关大楼档案室里,珍藏着一封41年前的信。这是上海海关9名年轻关员以人民来信的方式,向党中央提出了“恢复关税征收、改革海关体制”的呼吁,信的落款日期为“1978年1月5日”。
如今已78岁的上海海关原副关长顾振兴,是当年那9名关员之一。他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此后的半年里,他们又陆续向中央寄出了两封信,持续呼吁恢复关税征收、修订税则等。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海关的崭新历程。不过,在9名关员寄出这封信之前,中国海关已停征关税13年。”曾在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任司长多年的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坦言,虽然改革在当时已是社会共识,但写这封信还是承担着一定风险,也正是老一代海关人的责任和担当,让这封信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外贸实行国家统一管理,海关隶属于外贸部,而全国的进出口业务也是由外贸部下属的各级专业进出口公司负责经营。上世纪50年代后,我国对外贸易的重点转移至苏联和东欧,国家制定集中纳税办法,关税和代征税由各进出口公司代替海关计征,关税征收就成了多余环节。从1967年7月起,海关停止征收进口关税,税款由外贸公司并入利润统一交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停征关税带来的弊端逐步显露。“把税收当作利润,特别是用来抵补外贸亏损,掩盖了亏损的真实性,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顾振兴回忆道,对于这封信会带来什么结果,当时心里并没有底,但他们还是在信中明确建议,恢复对外贸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修订海关税则。
来自基层一线的呼吁,引起了中央的关注。随后,一系列改革顶层设计在不同部门之间紧锣密鼓地展开。
1979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计委、外贸部《关于改进征收关税办法和改革海关体制的报告》,同意重新修订海关税则和关税条例,改革海关领导体制。
1980年1月1日起,海关正式恢复单独对外贸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次年2月,由国务院直属的海关总署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海关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若不是这些关员的勇气和执着,中国海关可能不是今天的样子。”正如高融昆所感慨,从改革开放前的“半封闭”状态,到打开国门的“全方位开放”,中国海关的发展历程,就是坚持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坚持“把关”和“服务”相结合,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海关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新海关”改革交出满意答卷
如果说41年前的信件开启了海关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那么新一轮机构改革让“新海关”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国门一线。
“随着‘卫动食商’等出入境检验检疫新职能的加入,中国海关已成为世界上业务体量最大、监管任务最重、监管方式最多的海关。”高融昆表示,上海海关注重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为全国海关贡献“上海智慧”。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的“五个中心”目标之一。2018年3月15日,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张江,上海海关成立了全国海关首个科创促进机构——上海海关驻科创中心办事处。其初衷就是为上海市各类研发机构提供海关集约化监管和一站式服务。
今年2月,上海海关又以海关机构改革为契机,向海关总署报批设立上海科创中心海关,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服务保障“升级版”。
科文斯医药研发(上海)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张伟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意大利报关行的一次工作疏忽,科文斯从上海出口的两批食蟹猴血清样本因兽医(卫生)证书不符合对方海关要求被拒绝放行。无论是退运还是过期销毁,对于科研项目都是巨大的打击。
无奈之下,科文斯公司试着向上海科创中心海关寻求帮助。让张伟玲没想到的是,科创中心海关仅用了11天时间,就完成了从制定备选方案、确定操作方式、样本抽样检测、出具补充证书等一系列耗时耗力、看似无法完成的工作,使得公司在对方海关退运销毁截止日期前一天送达证书,顺利完成了血清样本的通关。
“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释放更加适应科创发展的政策红利,真正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科创机构的发展优势。”上海科创中心海关副关长姚惠琦说,新机构设立以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为全市275家科创机构、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行业协会、产业基地等精准画像、协同施策,解决了近百家科创机构在进出口中的难题,同时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
从货物查验、运输工具等8个领域“查检合一”,到申报单证、作业系统、风险研判、指令下达、现场执法“五统一”,从“单一窗口”自主系统上线,到“多查合一”标准化试点开展,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上海海关机构改革的“1+1>2”效应不断显现,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从H883到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
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开放。作为开放先锋的上海海关,从未想过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以一次又一次敢为人先的“吃螃蟹”,引领着海关业务从传统的手工查验迈向现代化的智慧海关。
长期以来,上海海关以全国海关系统六分之一的关员,完成了全国四分之一的海关监管业务量,查验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货物,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关税额。近年来,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上海海关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早在1982年,上海海关就首先将微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统计工作。”上海海关原总工程师夏立法回忆道,海关总署在1988年决定开发全国首套报关自动化系统(H883),上海海关是承接这一项目的四个试点海关之一。
“报关自动化是海关业务中最繁忙、压力最大的环节,也是研发难度最大的部分,涉及18个子系统、1000多个源程序、200多万字技术说明……”项目难度之大、应用之复杂,多少还是让夏立法始料未及。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两年多攻坚克难,这个代号H883的报关自动化系统率先在上海海关隶属浦江海关上线应用。此后5年间,H883应用实现了在全国海关系统全覆盖,海关总署由此成为国务院系统第一个全面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部门。
对于海关现代化的探索,上海海关人一直没有停止过。2014年6月,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仅需在“一个平台、一次提交”,即可完成所有申报环节,口岸报关时间也从过去的24小时压缩至不到1小时。如今,发端于上海海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已在全国口岸复制推广。
在记者调研期间,上海海关举办了一场名为“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企业宣讲会。会上,上海海关提出的“大数据可能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控制监管的终极方案”以及相关应用,让与会企业耳目一新。
事实上,经过一年多探索,这个由上海海关首创的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已汇集了来自生产、贸易、物流、税务、工商、外汇等方面的数据7亿多条,实现了与“单一窗口”、航运公司和港务部门的无缝对接。
“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通关模式,通关效率也是最高的。”上海海关大数据云中心主任张磊说,继首届进博会成功应用后,大数据平台已从前期试点开始走向全面推广应用。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借助这一智慧通关新模式,不仅能够自主提前申报,还可提前安排提箱计划,实现“优享订舱”和“靠泊直提”。
上汽大众是大数据平台首批试点企业之一,新模式让通关作业实现了从依赖人工经验到全供应链数据透明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变。对此,上汽大众计划物流与控制执行总监梅剑平颇为感慨:“海关大数据平台让诚信企业通关更便利,甚至是‘零等待’‘秒放’,这就是未来通关的发展方向……”
为新一代海关人跑出好成绩
“为新一代海关人跑出好成绩”,这是上海海关“杂草鉴定专家”印丽萍一篇演讲的标题,也是她常说的话。印丽萍与有害生物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以她名字命名的植物检疫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培养年轻关员的“传帮带”平台。
“要练就筛查有害生物的‘火眼金睛’,要练就与它们较量的过硬本领,将其拦截在国门之外!”印丽萍说,年轻人的成长让自己快乐和骄傲,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绩,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在上海海关,有一批像印丽萍这样的专家型关员,他们继承了老一辈海关人的责任和担当,默默奋斗在国门一线,为海关事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汗水。在调研期间,记者更多接触到的,是一群群年轻的海关人,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他们传承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用飞扬的青春不断拓展着海关事业的未来版图——
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洋山港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对海关业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洋山海关副关长马钟鸣说,这里不仅是海关智能监管示范点,也承担着“海关改革创新试验田、现代化海关管理示范区”的重任,洋山海关本身就是为改革创新而生的。
位于上海松江综保区的基森仓储,是天猫国际在上海设立的唯一保税仓库,曾创下跨境电商全国单仓单量最大等多项业内纪录。松江海关保税监管三科副科长谭俊熟悉这里的每个环节。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通过优化流程,让商品通关快点、再快一点。
第二届进博会筹备正酣,新组建不久的会展海关也投入到了紧张工作之中。会展海关副关长郭俊说,进博会带来了很多技术、知识和管理方面的溢出。未来,进博会的潜力和动能将继续释放,同时会展海关要更有作为。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高融昆说,上海海关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破解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让通关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另一方面要牢牢守住安全的底线和红线,忠诚履职,把好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