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新华社发)
7月22日,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创板正式开市。 (新华社发)
俯瞰上海临港。 (新华社发)
依托绿带、林带、水道河网、景观道路等,上海市大力建设绿道,增加了城市魅力。图为黄浦江畔的城市绿道。 本报记者 王 晋摄
编者按 上海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中央的厚望、人民的期待,全力以赴实施好中央托付的“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即在上海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高质量”两手抓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各省市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建设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今年6月底,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召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要求充分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攻坚突破的作用,与苏浙皖三省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上海既要努力拉长长板,更要积极贡献长板,为其他地区发展赋能提速。”
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改革先手棋、突破口,一体化示范区未来将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跨区域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的“样板间”,这也意味着示范区的建设不会走传统开发区、新城新区的路线。
上海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抓3个重点区域: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虹桥商务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与此同时,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做好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升上海城市的服务辐射能级,共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共建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完善交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共同提升互联互通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强化政策协同的制度衔接,共享公共服务的普惠和便利;深化对内对外的开放联动,共促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共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当前,上海正多措并举,推进3个重点区域建设,并与G60高速沿线城市共同建设科创走廊,打造产业科创集聚带。同时,上海与苏浙皖三省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开创更美好未来。
建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打好新时代上海发展“王牌”
在一条通往临港新片区的大道上,高悬着4个大字“未来之城”。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这里揭牌。这片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的热土,在走过16年风雨兼程开发路后,迎来了新的腾飞。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9个月后,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临港新片区将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临港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海、陆、空、铁、水“五龙汇聚”,战略新兴产业集聚,是上海高端装备的“智造之城”,是科技创新的“未来之城”。多年来,临港始终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水平,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
临港新片区肩负着继续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被赋予“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剑指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最开放创新的全球资源配置枢纽,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增设新片区不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空间的简单扩大、现有政策的简单平移,而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不是为了单纯打造区域性的发展亮点,而是构筑代表国家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平台。
商务部部长钟山说,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我国推动全方位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对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被誉为空地无人装备“007”的东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落户临港新片区的智能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企业,专注研发面向能源石化和应急救援的空地一体智能无人巡检系统。东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政道说,“临港重点发展海、陆、空高端智能无人装备,新片区将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相关企业间的联动、分工和合作,解决原来研发和测试分居多地、产业化投入重复建设等问题,推进先进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临港新片区,还能看到众多令人自豪的中国高端制造的企业和品牌: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追逐“中国芯”的梦想;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临港基地在这里打造“未来车”的标杆;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这里破解智能制造的密码……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将在临港新片区建立。
据了解,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使命和任务包括3大方面: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全力打造上海和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级;全力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详细介绍了临港新片区的使命和任务:
打造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对标最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发挥上海资源禀赋和开放优势,推动新片区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新制度框架,增强我国话语权。
打造最能创新突破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对标新加坡、迪拜等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聚焦投资、贸易、资金、信息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差异化、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和功能重构。
打造最自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高端国际航运等领域,促进开放型经济功能高度集聚;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卡脖子”的重点产业,有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我们要主动扛起新的重大使命,加快探索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更好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区域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浦东新区”。“我们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全力打好临港新片区这张新时代上海发展的‘王牌’,让这片寸土寸金之地飞出新的金凤凰,推动上海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李强说。
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
“四叶草”汇聚世界目光
有一片“四叶草”,彰显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就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吸引世界目光。
上海是进口博览会举办地和最大城市口岸,肩负着第二届进博会要“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的重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要“以不一般的精神、不一般的干劲、不一般的担当扎实推进城市服务保障各项任务,全力以赴确保第二届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
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展览面积两次扩大,增至30多万平方米,仍是“一位难求”。为追求更高品质,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坚持办“国际一流展会”目标,坚持高层次国际论坛定位,坚持开放合作办展,力争做到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为各方搭建更广阔平台。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刘福学介绍,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已由招展为主转向招商和布展为主,进入临战前的关键时期。举办展前供需对接会是打造进博会“一流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举办了面向5个展区的供需对接会;在全国10多个城市向当地企业进行面对面推介。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尚玉英介绍,上海创新招商组织体系,组建“2+4+18+X”交易保障体系,在首届进博会“6+365”交易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四大采购商联盟、18个交易分团的基础上,增加了“X”,即上海市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的采购商群体,加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招商力度。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表示,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上海将有序安排各项重点工作筹备进展,保障各项主要工作顺利推进;围绕“一流服务”,对标国际一流展会,不断提升场馆现场服务保障能力,打造专业、便利、高效、绿色、廉洁的一流服务。
“四叶草”正在加紧实施场馆规模提升工程,提升展厅规模和体量。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所在地虹桥商务区也在启动新一轮整治提升,纵贯商务区南北主干道的申长路变成了“艺术街区”。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在“试验田”里勇敢尝试
在上海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从去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今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再到今年6月13日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宣布开板,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只经历了短短220天。
上海市市长应勇说,“这件事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从决策层次之高、落实速度之快就可以看出这件事的重要性”。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上海而言,也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应勇表示,“我们要发挥好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完备、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集聚、金融司法环境良好以及金融人才和科技实力优势,着力培育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培育更好的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科创企业的投融资平台,更好地培育金融、法治、人文等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我们服务科创企业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海将抓住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有利时机,在长三角地区不断优化协同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形成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这一资本市场的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