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
——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巡礼

聚焦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涵盖电影、电视剧(片)、戏剧、广播剧、歌曲、图书等门类的73部作品,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全国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的最新成果,描绘出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文艺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歌曲《信仰》紧紧抓住梦想和信仰这两个新时代关键词,抒写新时代梦想的长度、信仰的高度和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蓝图;电视纪录片《必由之路》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深入阐述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主题;电视剧《换了人间》真实还原国共和谈、北平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广播剧《大国工匠》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

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弘扬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精神——这是本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鲜明品格。

一大批现实题材佳作立足现实、扎根大地,关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

电影《十八洞村》取材于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通过村民在脱贫过程中发生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用诗意的电影语言描述当下乡村居民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时代变迁,被誉为“中国‘脱贫奇迹’的真实写照”。纪录片《飞向月球》围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科技创新等内容展开,深入挖掘航天科学家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勇于超越的精神风貌。话剧《塞罕长歌》讲述了塞罕坝三代务林人5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将塞罕坝从荒漠变成森林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海边春秋》《战国红》《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等图书作品,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培育时代新人等时代主题,浓墨重彩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弘扬民族精神塑造中国形象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内心非常振奋,对我的鼓励非常大。回顾我这几十年的创作,特别是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都是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编剧马连伦说。

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将右玉县干部群众近七十年植树造林、改变环境、造福人民的奋斗史搬上荧屏,感动无数观众。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让马连伦感触很深:“前前后后去了右玉无数趟,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都非常熟悉。右玉的春夏秋冬是什么样子、群众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子、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是什么样子、他们春天怎么种树、秋天又怎么种树、各种树木是怎么在黄沙里种活的等等,这些情况我通过不断去深入生活都做了认真细致的了解和体验。”

自从2018年12月首演以来,民族歌剧《沂蒙山》已演出50多场,生动讲述沂蒙革命老区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让观众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沂蒙山,是人民军队胜利的靠山!沂蒙山,是军民同心的不朽丰碑!”对于此剧导演黄定山和他的创作团队而言,这是心怀敬意弘扬红色文化的创作过程,也是坚持民族歌剧守正创新的成功实践:“我们在《沂蒙山》的创作中,重视向传统的民族歌剧艺术学习,把歌剧艺术的根须深深地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剧组多次赴沂蒙老区采风和体验生活,深入了解沂蒙故事、沂蒙精神、沂蒙风土人情、民歌民谣,感受传统戏曲及民间音乐、表演的艺术魅力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无论是展现哈萨克族牧民走向定居兴牧现代生活的电影《远去的牧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积极变化和社会巨大进步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还是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全景描写中国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乡村国是》,这些满腔热忱为人民书写抒情抒怀的优秀作品,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用文艺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

潜心磨砺锻造精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文物讲文化,用文物梳理文明,用文物定位时代坐标,以全新视角揭秘中华文物之美,生动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王贵与李香香》以歌队、舞蹈队来烘托气氛,巧妙运用信天游、花儿等民歌小调,音乐性和表现力明显增强;《主角》《北上》《云中记》等文学作品富有历史纵深感,展现出良好的精品特质和文学价值。

不少评委认为,本届获奖作品制作精致精良,艺术质量进一步提升,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着力弘扬传统文化,凸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8年,《红海行动》以36.5亿元票房成绩荣登春节档电影票房冠军。“只要以真诚的创作态度,付出辛勤的汗水,主旋律电影一样可以叫好又叫座。”主演张译说。

在张译看来,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这个角色对演员的要求不仅仅是演技,更重要的是信念的建立和军事素养的体现。“感谢培养了我十年的军队,它赋予了我军人的风骨和品格,也把军人的职责融入了我的血液。拍摄过程中,我们更是亲眼见证了我国国防实力的强大。经历了半年的拍摄,我们终于将植根于骨子里的国防自信,用精彩的故事传递给了观众。”

本届评选的一大特点是注重时代性和群众性,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认可度、群众喜爱度、网络传播度。特别是对既有良好社会效益、社会价值,又在互联网平台点击率高,线上线下均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好评的作品,给予了重点关注。

纵观本届获奖作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加突出,影响力明显增强,较好实现了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相统一。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响亮品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将在筑就文艺高峰的征途上,努力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文/新华社记者 周 玮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