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旗漫卷西风 长缨终缚苍龙
——来自宁夏固原市的报道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在宁夏西南部、甘肃东部,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山脉——六盘山。其南段称为陇山,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这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它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被誉为“胜利之山”。

记者来到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拾级而上,就看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10个镏金大字,纪念碑东西两侧分别镌刻着毛泽东的诗词名篇《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到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来自邻县泾源的惠鑫宏告诉记者,“我带着9岁的儿子来重温这段革命历史,希望他今后能传承发扬红军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让六盘山名扬海内外的《清平乐·六盘山》,其创作过程也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工作人员邓彩润吟唱了一首《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邓彩润介绍,这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雏形。

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整了3天。8月17日,红二十五军仅以两个连的兵力一举攻克隆德县城,最后与主力部队会合,连夜翻越六盘山,进入甘肃平凉境内。10月5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和中央领导机关分左右两路进入今西吉县境。当时,国民党军为了堵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了重兵,形势相当严峻。10月7日,陕甘支队主力沿固原王套、后莲花沟到达六盘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则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登上六盘山。当时,毛泽东在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盘山顶饱览六盘山逶迤雄姿,精神振奋,吟出了《长征谣》。

当天晚上,毛泽东住在小岔沟村张有仁宅院中间的窑洞里。“当时我爷爷和我父母接待了红军。爷爷看到红军不扰民,就在院子外面支一口大锅煮洋芋,并宰羊慰劳了红军。红军在爷爷家放了6块银元。毛主席就坐在窑洞的火炕上,借着油灯的微光,写下了在六盘山顶吟诵的《长征谣》。”张有仁69岁的孙子张希俊说。

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于当年12月在瓦窑堡写下了以当年即兴吟诵的《长征谣》为基础创作的《清平乐·六盘山》。

据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彦荣介绍,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61年9月,应宁夏人民邀请,毛主席书写长卷并将其赠予宁夏人民,激励当地群众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建设宁夏。如今,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纪念景点、宁夏各党政机关及高校,都能看到《清平乐·六盘山》。

在毛泽东写下《长征谣》之后,红军继续行军到了彭阳县。这里,如今广为流传着“带泥土豆”的故事。1935年10月8日傍晚,毛泽东到达长城塬赵家山畔、乔家渠一带村庄。这里人烟稀少,红军进驻时,村民早已躲藏起来。随后,村民很快发现这支部队并没有像国民党军队那样,横冲直撞地冲进庄里,破门而入烧杀掠夺。

“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村民便纷纷从隐藏处出来,招呼红军战士。当晚毛主席就住在我爷爷乔生魁家的一孔窑洞里。”乔生魁的孙子乔德雄向记者介绍,由于当时红军还没有吃晚饭,村民就纷纷拿出土豆送到部队伙房。看到村民的用水极为紧张,炊事班战士不忍用水清洗,简单擦拭土豆后,便放进锅中蒸了。“我爷爷说,当冒着热气的土豆端出锅时,红军发现煮开裂的土豆上还带着泥。怎么让毛主席吃呢?正当炊事班发愁时,毛主席已经拿起一个土豆简单剥了皮,放进嘴里,边吃边说,‘香,真好吃!同志们啊,我们今天在这里吃带泥的土豆,就是为了明天老百姓吃不带泥的土豆’。”乔德雄说,这番话语让在场的村民非常感动,红军真的是牵挂着百姓的安危冷暖。当天晚上,毛泽东就睡在窑洞中用案板支起的简易床铺上,第二天就出发了。

“《清平乐·六盘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毛泽东留给宁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名句,已经融入宁夏人的血脉之中,激励着宁夏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进。”杜彦荣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