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雷 婷
象鼻子湾村位于陕西省甘泉县城南15公里,因地形似大象鼻子而得名。当年的象鼻子湾村只有5户人,村庄虽小,却见证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一幕——1935年11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的红一军团和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在这里实现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30日,由毛泽东、彭德怀率陕甘支队离开吴起镇,于11月初到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下寺湾村。
11月6日,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地上是厚厚的积雪,两支红军队伍在象鼻子湾村胜利会师。“有一天,家里窑洞前的场院里一下子来了好多当兵的,身上穿的是灰灰旧旧的烂衣裳,开完会就都走了,后来听说是毛主席、徐海东的部队。”80多岁的贾生贵是土生土长的象鼻子湾村人,他回忆起爷爷贾有旺经常讲述的情景。
当年热闹的场院如今已变成国道旁的一片树林。甘泉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李延利指着那块“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纪念碑说,中共中央召开军委直属纵队300人参加的会议,毛泽东就是在纪念碑后土台子上的一棵大树下发表了即兴演讲,这就是著名的“雪地讲话”。
毛泽东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站在雪地里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他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们长征胜利结束了,敌人围追堵截的计划破产了!……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将载入史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后,我们要与陕北人民团结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
甘泉雪地会师,让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心贴得更近了。但入冬后的11月,陕北天气奇寒,初来陕北的红一军团给养十分困难,所剩经费有限,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别说解决冬装棉衣问题。眼看部队饥寒交迫,一筹莫展之下,毛泽东想到了徐海东。徐海东较早带部队抵达陕北,当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毛泽东亲自写了张借条,派人快马加鞭交给徐海东。
“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2500大洋。”看到这张借条,徐海东第一时间把军团供给部长查国祯请来,问明红十五军团还剩7000块银元,当即决定留下2000块银元,把5000块银元给中央。5000块银元很快送到红一军团,解了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
“5000块银元体现的是两大军团的团结友爱,更是红十五军团对党的坚定信念,对中央的坚决拥护。”说起这段历史,甘泉县委党校教师李玲说。
“雪地讲话”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士气和热情。会师后,红军两大军团组建了红一方面军,为当时的陕北苏区团结了力量。此后红军将士同心协力打下直罗镇,彻底打破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围剿。以此奠基,中国共产党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了西北,带领各族人民夺取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