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力 敖 蓉

图① 满洲里口岸铁路集装箱场内存放的大量集装箱。

新华社记者 彭 源摄

图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齐亿利光伏基地。 (资料图片)

图③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久和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拍摄的准备出售的风电机。 新华社记者 刘 磊摄

编者按 7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翻天覆地,已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外送电力全国领先。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蒙古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全面推进向北开放,让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更新更强的活力。

“七网”纵横重塑草原

近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上半年重点工作汇报会传出信息,呼和浩特新机场前期工作抓紧推进,计划9月份正式开工;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年内试运营;京呼高铁年底建成通车。而70年前的情景是,内蒙古中西部的代表乘坐勒勒车去东部的兴安盟开会,整整走了半个月。

内蒙古幅员辽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较大。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水利网、能源网、市政网、通信网“七网”建设,让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形成了“两小时生活圈”“工农业安全阀”和“键对键办公室”。

巴彦淖尔市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黄河边上,记载着内蒙古水利网建设似水流年。“内蒙古河套总干渠俗称‘二黄河’,是河套灌区一首制自流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30公里,担负着河套灌区800多万亩农田灌溉的输配水任务。”博物馆馆长刘永河的解说,把人带入“大干、快干加巧干”的火红岁月:总干渠于1958年11月动工开挖。由于灌溉需求迫切,1959年内蒙古自治区决定把土方施工任务交给巴彦淖尔市完成。当时,巴彦淖尔市上下总动员,提前实现了总干渠全线通水。1961年建成了三盛公枢纽,以后几年建设与生产相结合,陆续建成了总干渠第一、二、三、四分水枢纽等建筑物,1967年全线通水到三湖河。

黄河工程顺利实施,带动了内蒙古境内辽河、嫩江等大江大河防洪抗旱功能的完善。目前,内蒙古大江大河堤防总长度达到7400公里,建成水库613座,有效解决了工程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问题。地上水利网不断延伸的同时,空中的能源网也快速发展。内蒙古已建成11条500千伏外送电通道,外送电能力2600万千瓦。2015年,全区外送电量1396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跨省送电量的17%。建成油气长输管道29条,管道总里程7936公里。

如果说水利网、能源网更多地服务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那么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信息通信网则更多地直接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七网”发力,如虎添翼。京呼高铁沿线的乌兰察布市以加快建设“草原云谷”和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迎接高铁时代”。目前,总投资243亿元的华为、阿里巴巴、苹果等7家数据中心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0多亩的陆港国际物流园投入运营,占地242亩的七苏木中欧班列物流基地投入使用,与天津港、曹妃甸港合作,形成了“去运煤炭、回运矿石”的“重去重回”的运输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航空货运量同比增长280%,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倍。

70年前,内蒙古没有机场,如今自治区12个盟市实现了民航运输机场全覆盖。此外,自治区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城镇道路、供水、排污、燃气、供热和地下综合管廊日益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换代,从“村村通电话”到“乡乡能上网”再到“宽带内蒙古”,内蒙古高水平铺就信息高速公路。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规划,延伸“七网”、升级“七网”的新一轮建设热潮正在兴起。

“七网”正在重塑草原。随着广电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入户工程的推进,边境地区的牧区也能刷微信、聊语音、看视频。在锡林郭勒盟洪格尔苏木新阿米都日勒嘎查,牧民苏乙拉图在牛羊棚圈、草场等处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机,随时随地监控牲畜的活动和周边草场环境,再也不用时刻跟在牛羊身后。如今,苏乙拉图可以坐在蒙古包里,一边悠闲地看着电视一边放牧。

随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乌海市形成了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水利枢纽有效减轻了黄河内蒙古段的防凌压力,圆了乌海人半个世纪的安澜之梦。如今,乌海市在枢纽工程上布置了水电站,装机总容量9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达到3.82亿千瓦时。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沙漠看海”。泛舟乌海湖上,但见沙鸥翔集,帆影点点,令人心旷神怡。

铁路运输通江达海

7月30日,一列由福建东孚始发,满载小家电、汽车配件等货物的闽蒙俄班列作业完毕,在二连浩特鸣笛启程,奔向目的地俄罗斯。

曾经驼铃声声,而今车轮滚滚。中欧班列使草原铁路货运进入发展黄金期。其中,经二连口岸站出发的中欧班列从2014年的6列增长到2018年的1052列,今年上半年出入境班列已经达到713列,经二连浩特口岸的中欧班列开行线路也由2013年首条增至29条。2018年,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过境2850多列,占到全国近50%。其中,内蒙古18个口岸承担着中俄之间65%的陆路过货量,承担着中蒙之间95%的过货量。

1958年11月份,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呼和浩特铁路局运营里程仅1390公里。随着京包、包兰铁路接轨贯通,集二铁路开通运营,内蒙古铁路骨干网络才初具雏形。此后,内蒙古大力加强路网建设,2004年,集包三四线、新包神铁路、呼准铁路、东乌铁路、临策铁路等项目相继开工。2015年,额哈铁路全线开通。与临策铁路连通,成为新疆联通内地的第二条大通道。2017年,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营,今年年底与京张高铁联通,内蒙古将结束无进京高铁的历史。截至2019年6月,草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092公里,路网辐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以西10个盟市,连通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地区。草原铁路管内共有京包线、包兰线、唐呼线等9条干线,包白线、包环线等17条支线以及12条联络线。一张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快速连接、通江达海的新路网正在形成。

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的蓝图已经绘就——包头至银川高铁将于年内开工建设,未来京张、张呼、包银高铁建成连通后,将进一步拉近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时空距离,届时,银川至北京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6小时以内。此外,呼和浩特至南宁的呼南通道、包头至海口的包海通道也已经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进一步拉近祖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交流的时空距离。

呼和浩特铁路局成立之初,仅有23家较大货主,主要货源是煤炭、金属、矿石、建材、石油、钢铁6大类。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集团公司从单一铁路运输向全程物流服务转变,开展全品类物流、提供全流程服务、开展全方位经营、实行全过程管理,货运增量行动成效显著。1958年,年发送货物1149万吨,而2018年,货物发送量达到2.11亿吨。

壮阔70年,草原铁路的客运业务也在突飞猛进。1958年草原铁路开行旅客列车4对,到2019年开行旅客列车80对。当年旅客年发送量346万人次,2018年发送旅客3556万人次。如今,呼包鄂集城市间“公交化”开行动车组列车,为内蒙古构建起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草原铁路依托铁路运输优势,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精准连接各盟市和外省区旅游景区,陆续推出“万里茶道”“北疆天路”等12条“坐火车畅游内蒙古”精品旅游线路。“我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国际铁路事业。”集宁车辆段二连联运检修车间58岁的车辆兼电器钳工李世长说:“1980年我就到了二连联运检修车间,那时只有北京至莫斯科的K3/4次,列车编组车厢最多才8辆。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至莫斯科的K3/4次列车编组是过去的一倍还多。”

电力外送连年领先

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试验田”,内蒙古电力工业的改革一环紧扣一环。2003年初,华电集团进入内蒙古,拉开自治区电力建设市场化序幕。2004年厂网分开,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新亮相。

聚合资源、区位、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内蒙古超前进行开放式的电力建设。五大电力集团、京能、三峡等企业进入草原,全面发展火电、风电、光电。2002年,全区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000万千瓦。到今年6月份,全区发电装机达到12490万千瓦,“西电东送”电量在全国连年领先。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89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962万千瓦,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超过30%。截至今年6月30日,内蒙古电网新能源单日发电量超过2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达到1156万千瓦;风电最大发电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38万千瓦,新能源接纳能力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全区煤电单机3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电机组比重达到70%以上,托克托、岱海等一大批60万级发电机组成为全国行业标杆。电力工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由单一发电向煤电一体化发展,由火电为主向风光并举迈进。电网建设呈量质双升的趋势,形成盟市级500千伏网架贯通、旗县级200千伏网架覆盖的新业态。

1987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开创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为北京和内蒙古两地的战略合作跑好了“第一棒”。从2005年起,内蒙古超越山西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输出省区,2010年外送电量首次超过1000亿千瓦时,稳居全国之首。从1989年至今30年,“蒙电东送”全口径累计东送电量近1.6万亿千瓦时。

多年来,内蒙古积极对接和跟进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及跨区电网发展规划,推进“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对接大市场”的绿色能源全国共享的战略构想。目前,内蒙古建设和投运的特高压已达6条。“五交三直”特高压工程勾勒出美丽的前景,年输出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1000亿千瓦时,外送市场将从局部向全国、通道将从单一向复合、发电单机将从60万千瓦向100万千瓦、重心将从创品牌向整合营销迈进。

内蒙古电力公司陆续建成了覆盖73万平方公里的“三横四纵”500千伏主网,建成了遍布所有旗县、工业园区的220千伏电网。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经过近9年的运行,发展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累计完成交易电量近4893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61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