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人、60年、一个梦,沈阳新松机器人一路闯关夺隘,不断取得核心技术突破——
最先想的是国家需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

您去北京世园会了吗?那里有机器人讲解员、机器人咖啡师,还有机器人保洁员。与这些走进生活的服务机器人不同,工业机器人长得并不像人。我们收寄的快递,后台就有物流机器人分拣的身影;我们驾驶的汽车,也有赖于机器人智能化生产;我们手机里的芯片,正是洁净机器人于真空环境加工的杰作。可以说,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机器人。

如果,这些机器人技术都需仰人鼻息会怎样?巨资进口还在其次,在牵系国家命脉的领域更可能遭遇封锁,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些忧虑正在随着一个个技术团队、一个企业的成长而逐渐化解。在这些企业中,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引人瞩目的一家。尽管规模、实力还不够强大,但它是领跑者,它是一面旗,在多项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

追 梦

三代人、60年、一个梦。

这是新松机器人公司一场前赴后继的接力奔跑。第一棒,蒋新松等几个人;第二棒,曲道奎等40个人;第三棒,“80后”“90后”创新团队已逾4000人。五湖四海,少长咸集,这群经历迥异的“新松人”却有同一梦想:让国产机器人跃动中国心。

36年前,曲道奎攻读机器人学,成为“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首位弟子。当时师徒互问了同一问题:为什么选定机器人?学生答“热爱”。而老师的热爱萌发得更早。从1956年毕业分配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那天起,蒋新松就立下志向——“一名科学家要真正为国分忧,空谈不行,我要在自动化领域干大事”。蒋新松毕其一生追逐的这个大事,就是研制中国机器人。

可这个梦想60年前萌动的时候,很多人不解,中国这么多人,还要机器人?那时的蒋新松更像一个说客,即使遭遇批判,仍不放过各种场合播撒机器人立项研发的种子。为省下经费购买器材和资料,出国考察的蒋新松常常喝面汤充饥。“疯魔的机器人”——外界给蒋新松贴了这么个标签。

1972年,一直跟踪机器人国际动态的蒋新松提交了《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报告,首次提出“研制机器人是装备制造业自动化的必然方向,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强盛的重要标志”。现任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的曲道奎,清晰记得蒋老师大手比划的细节,“将来,咱中国的机器人要像美国那样,上天下海;要像日本和德国那样,在工厂里奔忙”。

曲道奎称蒋新松那一代是“视野超视距”的战略科学家,没有他们的奔走呼吁和埋头苦干,中国机器人研发可能要落后10年、20年。

凭着这份热爱,蒋新松领导的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凭着这股韧劲,“机器人示范工程”被纳入国家“863”计划,蒋新松担纲首席科学家;凭着这份自信,蒋新松主持研制的潜深6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把我国水下机器人推向世界一流水平。当一个个自主研发的中国机器人首创成果横空出世之后,1997年,操劳过度的蒋新松却倒在了机器人技术攻关的岗位上。

“活着干,死了算!”“如果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光是长寿有什么用?”蒋新松身上那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今天,中国机器人一路闯关夺隘,冲破技术封锁和国际垄断,取得一个个核心突破,以新松为代表的国产移动机器人市场份额占据90%以上。老师应该感到欣慰。”言及中国机器人的崛起历程,曲道奎不禁濡湿眼眶。

如今,国产机器人已乘“神舟”九天揽月,已驾“蛟龙”飞身入海。2000年,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机器人开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宣告成立。

起个什么名好呢?创新之韧,如松之劲。就以“新松”为名,就以新松老师痴情报国的精神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奠基!

惊 艳

一个短片在网上引得数百万次点击。那是2018年2月25日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举世惊艳的“北京8分钟”。24台新松机器人载着冰屏(透明显示器),时而雁阵排开,时而众星拱月,与26名冰滑演员娴熟炫舞,配合得天衣无缝,创造了人机共舞的“世界之最”。

那一刻,一位老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直播,手心里全是汗。

“真紧张啊,一点儿错也不能出,万一出问题可没法挽回!”

“嘿!一点儿错没出,真好!”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就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第二任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虽早已离开研发岗位,但老人家一直挂念着一路披荆斩棘的新松机器人。他明白,舞台上撼人心魄的中国之舞,背后有多少技术支撑和汗水浇灌。

“工业用的移动机器人走的都是直线,哪有走蛇形曲线特意弯弯绕的。”曲道奎说,舞蹈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艺术性。而且,在寒冷、湿滑的室外完成16套舞蹈动作,对风雪、信号干扰等不可控因素只能“往最坏处想”,导航避障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否则人机碰撞就会酿成事故。

一次亮相即告使命完成。尽管这批专门定制的舞蹈机器人难以商用推广,但该项目负责人张雷认为,最先想的是国家需要,新松责任的天平上没有利益考量,一边是风险,一边是奉献。

为国担当,必须迎难而上,万无一失。连续几个月,在机器人紧张彩排的大后方,新松全体科研人员“一级备战”,成为“北京8分钟”的强大技术后援团。

这是一场科技之舞,将网络技术、互联技术、云计算以及传感控制等高新技术融为一体;这是一场视觉盛宴,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揪心疲惫至极,亦幸福喜悦至极。在潮水般的掌声中,站在场边的新松团队人人满眼是泪。

担 当

“老师,我们想你了。”庆功会上,曲道奎动情地举杯,向恩师蒋新松遥寄思念。

“我们是中科院之子,融入我们血脉的基因是祖国。”曲道奎至今诵读恩师的文章依然心潮澎湃。“这篇《祖国和科学,我心目中的依恋和追求》字字滚烫——科学应是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不是晋升的台阶。有伟大的目标,才能有持久的、百折不挠的动力和毅力。”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机器人各擅其长。欧洲侧重工业机器人,美国青睐特种机器人,日本服务机器人最多。把上述机器人产品线做全者唯有新松。客观看,全线出击多少也拖慢了新松营收快速增长的脚步。

为啥非要全能?因为国家需要。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这里,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这里,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局面的殷殷厚望在这里。承担并实现300多项重大技术攻关突破,创造百余项行业第一的新松,最先想到的不是“干什么赚钱”。无论是深海探测还是航空航天,国产机器人有和没有大不一样。每填补一项空白,就减掉国际垄断的一分傲慢。曲道奎自豪地说,“新松的机制和民营企业一样灵活,同时又脱胎于中科院自动化所,是中国机器人长子,为国担当的责任感是渗透在骨子里的”。

起初,国际巨头并未把新松放在眼里,觉得价格战就能“撂倒”新松,继而阻断中国机器人的创新萌芽。

从科研一线走出来的新松创业者也曾“拔剑四顾心茫然”,不擅市场公关,只会走技术直道,这日子可怎么过?新松公司洁净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徐方回忆说:“当时,技术难度较低的、回报率较高的项目根本没有新松的份儿,‘撞上门来’的活计都是‘硬骨头’和‘卡脖子’项目。”

何谓“硬骨头”?就是别人干不了、攻不下的项目。国内第一条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原先采购的是国外机械手,可合作刚开展到一半,外方却退出了。没人接手的“烂摊子”交给了新松。新松全体总动员,解剖麻雀似的逐一攻关。来之不易的成功也让新松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由此一炮打响。

啥叫“卡脖子”?一直以来,传统机器人强国一直垄断核心技术,连生产芯片设备所依赖的真空机器人都牢牢掌控,洁净(真空)机器人成了严重制约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卡脖子”项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新松决定自主生产。继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真空机械手成功填补国内空白之后,新松乘胜出击,相继开发出洁净镀膜机械手、洁净搬运机械手、洁净物流自动输送设备等产品,向国家献上了全套“交钥匙工程”。

作为洁净机器人领域国内唯一供应商,新松为国内半导体、光伏、核电等行业首次提供了拥有中国话语权的解决方案。徐方感慨地说:“现在大家不再戴有色眼镜看新松了。国产机器人技术同样过硬,价格、服务更胜一筹,谁还盲目崇洋呢。”

因有新松,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结束了。

引 领

有一半瑞典“血统”的机器人行业老大ABB公司没有想到,在其家门口,沃尔沃公司没有选用他们的产品,却选择了新松生产的移动机器人。

这并不奇怪,宝马、通用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都把新松机器人纳入全球采购目录。为布局半导体装备,新松于近期收购了韩国一家知名半导体公司。新松还在筹建欧盟、北美洲及日本研发中心。

只引领不跟随,只创造不模仿。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副总裁张进说:“这是新松人心中的律条。”

在今年4月初举行的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新松携国内首台智能柔性7轴复合机器人和双臂协作机器人精彩亮相,技惊四座。这些机器人将网络、传感、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的技术要素融合到一起,具备自主抓取、自主编程、环境自适应等功能。

当下,如火如荼的电商物流后台有新松机器人精准分拣;航空航天领域有新松机器人高难度而灵巧的身影;新松数字化智能工厂里,机器人正在“生产”机器人……解决社会“痛点”也是新松关注的重点。走出工厂,走进家庭,发力缓解社会矛盾,新松服务型机器人将进入一片没有天花板的市场。

可是,新松人依然不轻松,紧迫感与忧患意识始终相伴。在曲道奎的心中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全球正处于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前夜,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更多地运用到工业制造领域。技术上的颠覆性使新一代机器人研发全球同步,新松必须在工业互联网大背景下加快布局。“最激烈的比拼还在后面”。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