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大众化的范本
本报评论员

时代呼唤理论创新成果,人民需要权威通俗理论读物。

近期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出版的《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通俗理论和文学笔触,对12个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权威解读,勾勒出新中国走过的波澜壮阔发展历程,是理论大众化的优秀读本,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曾记否,70年前,旧中国战乱频仍、山河破碎,历经苦难、满目疮痍,国家和民族处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悲惨境地;现如今,中国早已旧貌换新颜,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前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迎来万丈曙光。”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如何审视历史的沧桑巨变?怎样把握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国道路为什么行的秘密在哪里?作为“理论热点面对面”最新系列读本,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不仅作出了回答,更让理论学习既“解渴”又“有滋味”。

之所以“解渴”,是因为《新中国发展面对面》把准了时代的脉搏、关切着人们的关切。“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中国式民主为什么符合国情”“中国老百姓日子怎样越过越红火”“中国是怎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未来为什么前景可期”……书中求解的每一个问题都来源于深入调研和精心梳理,紧密联系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抓热点、析难点、扫盲点,回应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共同关切。书中每一个阐述都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梳辫子、解扣子、指路子,在研机析理中凝聚民心、汇聚共识。

之所以“有滋味”,是因为《新中国发展面对面》创新了内容的表达、丰富着理论的传播。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不搞自说自话、丢掉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搞单调刻板、丢掉枯燥的固化分析,而是用大众听得懂的表达,讲述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最生动的实践,让严肃的理论有温度、不艰涩。今昔对比照片、数说中国、老外看中国、问与答、特别关注、权威声音、带有二维码的延伸阅读等穿插其中,与历史面对面、与专家面对面、与人民面对面,让理论化抽象为形象、变停滞为流动,真真切切地把新中国发展讲清楚、讲透彻、讲鲜活。

经过70年持续奋斗,社会主义中国站上了更高起点,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强调理论自信。理论自信,离不开大众化表达与大众化传播。让更多人在深情回望来路时捏紧理论的钥匙,廓清脑中的问题,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地解决当下的问题,也一定能穿越风雨、最终抵达民族复兴的梦想彼岸。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