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国已有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意味着每10个人就有1个市场主体。它们既是全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
□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市场主体成长快、活力强、业态新、支撑面广,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稳增长、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着力点。
2018年3月16日,必定是载入中国经济发展史册的一天。这一天,我国第1亿户市场主体在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服务平台“诞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在神州大地推进,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转变职能,市场在松绑除障中释放活力,每天涌现出大量新设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亿多个市场主体,而且每天新设企业保持较快增长。
“各类市场主体是全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我国市场主体的数量过亿,意味着每10个人就有1个市场主体,这恰恰是社会创业创新有活力、市场主体有信心的体现。
李佐军说,企业是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的组织。一般来说,企业对资源的配置效率,比个人单打独斗更高。企业组织可以有效地通过分工协作,提升不同部门的生产效率,使各类资源要素发挥最大价值,进而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
在李佐军看来,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分工协作,可以更有效地推动新技术研发和落后技术的退出,也能使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步伐加快。更为重要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大批不能适应竞争节奏的市场主体可能出局,同时也会有一大批新的市场主体陆续进入。一些市场主体在竞争中长成参天大树,也将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其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增长的快慢、结构的优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些市场主体成长快、活力强、业态新、支撑面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稳增长、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着力点。
“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产业链条非常完备,工业产品品种齐全,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使我国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产业配套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李锦说。
李锦认为,在我国各类市场主体中,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微观经济活力增强;随着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相继落地,新增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随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业态蓬勃涌现,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此外,各类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也为稳定就业和增加税收创造了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一些新兴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兴起,但基础并不稳固;一些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但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困难。“当前,我们仍然应该加快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不断激活微观主体活力,使其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持久动力。”李锦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建议,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要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突破口,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也有专家建议,应当加快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微制度创新,细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形成让企业家心安、让科技人员心宽、让党政干部心热、让创业人员心动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