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公司因实缴增资服务协议引发纠纷,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其已支付的合同款以及相关欠款利息。日前,在法治指导员的调解下,双方最终现场握手言和,并在调解书上签字确认。一起复杂、疑难案件在两个月内终于案结事了。
“调解成功对双方当事人而言是双赢。这个案子标的额并不高,一审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如果进入二审又要拖七八个月,所产生的诉讼费用和律师代理费用都会很高。”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新宇说。
这一幕发生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永兴社区调解工作室里。担任该案法治指导员的正是武侯区法院民三庭庭长赖武梨。她告诉记者,武侯区法院专门选派14名庭长担任“基层法治指导员”,每月用1天至2天到对口街道社区开展普法讲座、巡回法庭、政务决策咨询等工作,并指导复杂、疑难案件调解,将预防治理做到前端,让法官从在法院“坐诊”变为到社区“把脉”。
永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永强表示,人民法院选派法官“走出去”,担任基层法治指导员,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对矛盾纠纷的化解排除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打官司耗时耗力,有时候还容易结仇,亲人变仇人的例子很多。我们与法院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双方当事人到社区来化解矛盾,遇到法律专业问题,还可以向法治指导员咨询。”
武侯区作为成都市的中心城区,是成都市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矛盾纠纷多发区之一。特别是立案登记制改革后,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大幅增长。2014年、2015年及2016年,武侯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分别近1.5万件、2.4万件及2.7万件,受案量连续三年高居四川省基层法院之首。
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启发,武侯区法院开展了诉源治理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该院还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改变过去主要依赖审判和司法调解解决纠纷的传统模式,努力让更多解纷力量走进公众视野,也为当事人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选择,促使纠纷化解从“司法一元”到“社会多元”转变。
据介绍,自2017年开展诉源治理以来,武侯区逐渐形成了“党政主导、综治协调、源头防范、诉非联解、多元共治、司法保障”的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2017年在成都全市基层法院受案量平均同比增长20.92%的背景下,武侯区法院共有4967件纠纷在诉前得以化解,受案量同比下降了1.27%。2018年受案数同比继续下降1.42%,连续两年实现受案数的负增长,“诉源治理”成效持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