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爱心不能流于形式
刘 勋

暑假里,一些留守儿童还能被父母带到打工地团聚,暑期结束后,这些“小候鸟”却只能万般不舍,告别父母回到家乡。短暂的团聚之后则是漫长的分别。如何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这不仅仅是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还是全社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基本国情,短时间内无法让大量留守儿童家长全部实现就近且稳定地就业,但并不代表相关部门可以无所作为,关爱留守儿童有许多短期内可以做好的事情。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注定投入多、投入久、见效慢。这也决定了关爱留守儿童不能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特别要警惕形式主义,不能口号震天响、文件发不停,可是留守儿童数量却没有减少、境况没有改善。各地必须要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了解实际困难,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岗位优先满足夫妻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家庭,先解决一部分绝对留守家庭的迫切困难。对于那些贫困的留守儿童财政救助要到位,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要从基层干部、学校教师、亲朋好友当中制定临时监护人。

有媒体此前调研发现,个别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只是做做样子,以总结材料应对检查。检查组一走,“留守儿童之家”就上锁落灰,甚至挪作他用。还有些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搞活动只顾着拍照宣传,待个一天半天就走了。这些都是关爱留守儿童流于形式的表现,留守儿童之家和志愿者服务如果扎实做好,肯定能够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影响。对于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利用远程视频予以监督,定期通报处罚违规的学校;对于志愿者服务应该建立规范有序的制度,可以将支教留守儿童确定为师范类专业必修课,制定标准、严格考核、形成机制。

留守儿童需要实实在在的关爱,这项工作绝不是博取名声、谋求政绩、美化简历的花瓶,社会各界要真心实意地给予帮扶。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