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扩大开放叩响活力之门
——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平 杨阳腾 熊 丽 张苇杭

从蛇口到前海有多远?

从空间丈量,两地相距不到10公里,驱车15分钟可达;而用时间度量,从1979年响起建设经济特区“开山第一炮”,到今天再建“特区中的特区”,时间走过了40年。

开放是广东的基因。第一个经济特区诞生在这里、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在这里、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萌发于这里。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广东创造了诸多个“第一”。

开放是广东的气质。在半个多世纪里,屹立在珠江畔的广交会场馆一直是观察国际贸易的重要风向标;33年来,广东一直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第一大省。广东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开放型经济之路。

开放更是广东的使命。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广东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也肩负探路者的担当。

融入大湾区发展棋局

珠江之畔、南海之滨,港珠澳大桥像一条银龙飞旋向海,成为网友点赞的“最美地标”。这也是宣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地标。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广东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

日前,继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之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两份“施工图”列明了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三步走”安排、九项重点任务,详细列出最近3年实施的100条举措。

纲举目张。记者调研所到之处,各地都在思考如何在大湾区建设的大棋局中寻求自身发展的方位。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里,广州勉强算个“沿海城市”。从市区到海边,要沿着狭长的狮子洋走五六十公里。2005年,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南沙区成为广州最南端的行政区。现在,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坐标系中,南沙区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方圆100公里内囊括了大湾区大部分城市,南沙区成为重要的枢纽性节点。“如今,南沙已形成‘三区一中心’,也就是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格局。”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介绍。从地图上看,南沙区就像是“驶”入伶仃洋的船头,把广州“拉”到了海边。

一个个港口、机场和高铁站,将大湾区打造成为辐射全球的供应链枢纽。过去从珠海运货到香港,需要经虎门大桥,再从深圳过关,耗时至少5个小时;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只需不到一小时。以往从香港尖沙咀坐船到广州南沙区至少要2小时,如今从香港西九龙出发,35分钟就可到达。

大湾区建设正在改变广东的经济地理版图:

东岸“向西”、西岸“向东”——处于湾区中心的珠江口像是巨大的磁场,吸引着珠三角九市的城市格局和产业布局的重心“位移”;

“串珠成链”“山呼海应”——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与大湾区建设全面对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纷纷搭建平台、吸引产业,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开放格局。

构筑制度型开放高地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离京视察选择广东。站在“前海石”前,总书记殷殷嘱托,“要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推动前海发展‘一年一个样’”;2018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一句“深圳前海生机勃勃”,让许多前海人热泪盈眶。

“前海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成功实现‘一年一个样’的变化,彰显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激动地说。

“一年一个样”,不只体现在新城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也不只体现在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以千亿能级持续提升。对于这块“比特区还特”的试验田来说,更多的成果体现在深港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开放等方面的一系列“先行先试”:2018年,片区共推出95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上半年又推出48项,累计制度创新成果数达到462项,其中4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与基础设施“硬联通”同等重要的,是体制机制“软联通”——通过与港澳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等领域的规则对接,实现与国际贸易体系深度融合,进而有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知识产权法院、“一键通关”、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离港空运服务中心”、跨境公证法律服务……一系列适应开放型经济的制度创新,成了广东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出产”。

今年起,针对港澳台居民和境外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扩大到全部珠三角九市,“以年收入200万元为例,符合这项政策的纳税人只需要按应纳税所得额15%缴纳不到30万元个税。按现行税法还需要缴税的其余60多万元由各地财政给予补贴。”税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规则对接和政策融通,促进了各类市场要素的快捷自由流动,打造了创新创业创造的平台和氛围。“开放与创新的氛围是吸引我们前来的最重要因素。”绿展集团是一家去年入驻前海的澳门企业,集团创始人蓝梓淇说,绿展集团正与澳门科技大学筹备组建一个孵化澳门青年创业项目的创新平台,为更多澳门青年提供创业导师服务和就业实习机会。

开拓全球价值链蓝海

从一个港口的繁忙景象,可以感知经贸往来的温度。

“今年上半年,广州港集团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近三成。”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陈志毅告诉记者。

作为华南地区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广州港目前有108条外贸航线,其中今年上半年净增5条,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近年来,广州港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非洲航线进出口枢纽港。

“主港区南沙港的四期自动化码头2021年建成投产后,单一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陈志毅说,面对“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自贸试验区等多重机遇,必须提升规划建设的前瞻性,从“稳步推进”向“适度超前”转变。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但广东的外贸形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进出口总额32806.8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792.9亿元,增长3.9%。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2%,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

马兴瑞分析认为,广东企业作为成熟的市场主体,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丰富的应对经验;同时广东产业链相对齐全,回旋余地大,也正不断开辟其他市场。“经济有韧性,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企业有韧性。”马兴瑞说。

“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稳外贸九条”“外资十条”(修订版)……面对外部环境挑战和转型升级压力,广东打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拳,在放宽制造业、金融业领域外资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新举措。

去年,广东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通过定期组织省长与外资企业CEO圆桌会,推动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到广东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直通车”的推动下,湛江巴斯夫新型一体化基地、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广东。

进入7月以来,广东投资领域新闻不断:沃尔玛中国区代表在深圳招商引资大会上表示,计划未来10年在中国新增投资80亿美元,新建或升级10余家物流配送中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揭阳签约,将设立世界级海上风电总装基地,生产该集团功率最大的风电设备。

风来海上,春满岭南。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浪潮迎面而来,广东注定唱响属于新时代的“海阔天空”。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