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土地上描绘新蓝图
——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江西是用烈士鲜血浸染过的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赣鄱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筚路蓝缕,从艰苦奋斗中走来,推动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西70年来铸就的一座座丰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的发展变化,已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已成为全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真实写照。

增进民生福祉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宣告成立,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色政权建设的新篇章。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寄托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是一代代赣鄱儿女恒久的梦想。江西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不忘初心的答卷。

脱贫攻坚是江西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全省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342万人减至2018年底的50.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7%降至1.38%。

在党中央、国务院深情牵挂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苏区振兴政策带来的破茧成蝶巨变在城乡次第发生,长期困扰赣南老区人民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基本解决。目前,赣州市产业扶贫已覆盖89.75%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赣州探索出的“五个一机制”,成为全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典范,2011年至2018年,全市共脱贫176.02万人,贫困人口减至18.86万人,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脱贫。

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江西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系统实施了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近万亿元实施民生实事,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五个全覆盖”。近6年来,江西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15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10万户,惠及近千万住房困难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和10.1%。

提升发展质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的现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进入新世纪,江西以工业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要求,“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西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出发,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江西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和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持续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切实提高江西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近年来,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由全国第25位上升到第19位,是全国唯一连续5年前移的省份。

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切实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一次不跑”改革,全省2691项高频事项可以通过“赣服通”在手机上办理;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抓住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从为世界提供经验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再到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参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0.4%,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4.6%,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是全国唯一实现“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移动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监管、生态补偿等制度体系,迈出了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GDP年均增长9.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传承红色基因

瑞金市沙洲坝,8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亲自挖掘的红井井水至今仍滋润着一代代人的心田。

这片土地孕育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不仅深刻融入老区人民的血脉,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接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奋力走好新时代新的长征路。

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江西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研学旅游,在南昌、井冈山等地建立了300多个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年均培训全国党员干部100多万人次,江西已成为全国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培训的大课堂、大基地。精心打造《初心》《八子》等一大批优秀红色影视剧作;开辟200余个红领巾讲解员讲解阵地,数万名红领巾讲解员活跃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筑牢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全省党员干部再掀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热潮,带着对人民的真切感情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全省各地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干部、选拔干部成为常态;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答好“时代之问”,走好新长征路。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江西提出要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从力克“怕慢假庸散”之风,到建章立制鼓励干部勇任事敢担当;从“降成本优环境152条”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从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到创建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的“五型”政府,江西各级干部迸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矢志不渝奋斗。站在新的起点上,江西各级党委、政府和赣鄱儿女共同担当起兴赣富民的历史重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