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记者从春城昆明到寻甸,一路高速,小雨蒙蒙。进入寻甸县先锋镇贾白山石腊它丫口,天气转晴,远处的木板河水不时泛着光,安静而祥和。
“83年前4月份的一天,这条河是红色的。这里的老百姓,见证了什么叫‘血流成河’。”寻甸县文旅局干部廖红梅对记者说,红军长征时,曾两次来到寻甸:一次是1935年4月,中央红军在柯渡丹桂村对抢渡金沙江开展具体部署,另一次是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在贾白山打响了六甲之战。
1936年4月,由贺龙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寻甸。为了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六军团决定撤出盘江地区,西渡普渡河,从龙街渡口北渡金沙江,到川康地区。
当时,蒋介石命令滇军集结,试图把红军“消灭在功山以南、普渡河以东”。红军要想西渡普渡河,必须对滇军进行阻击,阻击的地点就选在了岩高谷深、山道崎岖的六甲地区,阻击的部队,则选中了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十八团。当时贺龙军团长指示:要狠狠地敲,不敲则已,要敲就狠敲。只有把滇军打疼了,才能使他们不敢狂追。险恶的局势和艰难的使命不言自明。
在六师师长郭鹏、政委廖汉生率领下,4月9日上午,在贾白山石腊它丫口,红军与滇军展开了激战,敌我往返冲杀,战斗呈胶着状态。关键时刻,贺龙派红五师前来增援,直插滇军指挥所附近,红六师迅速组织反攻,形成前后两面夹击。滇军见红军侧后出击,慌乱溃退、逃向七甲。
王立中同志时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政委,据他回忆:当天11时至12时打得最为激烈,14时至15时这段时间也打得很激烈。当时国民党曾派飞机来侦查轰炸,由于森林隐蔽,未炸伤人。
这场战斗最后击毙滇军400余人,红军牺牲200余人,六甲之战成功地为红二、六军团转移争取了时间。贺龙在毛宣湾迎接激战了一天的红六师时说:“这一仗打得苦,打得好,没有你们这一场苦战,全军今天就不可能安全西进!”
廖红梅介绍,这次战斗虽重要、惨烈,但见诸报章并不多。之所以战斗的时间、地点记录如此精准,是因为就在战斗当天,贾白山当地刚好有个小伙迎娶新娘。上午,当小伙子牵马驮着新娘经过此地时,战斗打响了,小伙子赶紧拉着新娘跑到山洞里躲了起来。外面的枪声和杀喊声,持续了10多个来回后才安静下来,直到天快黑了,小伙子才带着新娘跑回了家。
1975年,王立中同志来到寻甸。当年的新郎官也已年老,他带着王立中回到贾白山,一起回忆当年的战斗场面,确认战斗地点,最后他还很轻松地说:“我把这场战斗的枪炮声,当做了结婚的礼炮呢。”
“六甲一战,红军指战员在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的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机动灵活的战术,歼敌400余人,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普渡河以东、功山以南的阴谋,红军得以从容调整部署,为佯攻昆明,横扫滇西,顺利渡过金沙江,继续长征北上,创造了良好条件。”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成信江对记者说。
为缅怀先烈,寻甸县于1978年4月9日在当年红二军团六师作战指挥部旧址贾白山修建了六甲之战纪念塔。如今,这里已经是革命历史教育基地,那些当年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战士长眠于此,他们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生命无悔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