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志伟
6月19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第一趟海铁联运班列从厦门海沧火车站缓缓驶出,厦门港务集团多式联运港站正式启用,也标志着首个“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丝路海运”又一新节点起航。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福建被明确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福建按照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围绕打造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走深走实。
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拓展海上通道先行。近年来,福建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福州国际深水大港建设,大力培育集装箱国际航线,拓展国际中转业务。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平表示,“丝路海运”促进了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加快构建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相得益彰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通道,推动“海丝”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成为打造国际贸易航运服务的新平台、新品牌。前2批34条“丝路海运”航线已完成近700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第3批冠名航线发布后,“丝路海运”航线总数达到50条。
2018年,福建省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达到181个,运营集装箱国际航线127条,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个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5.58亿吨,同比增长7.3%。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7位、全球第14位。
在开辟空中通道方面,福建实施了“丝路飞翔”工程,福州、厦门“海丝”门户枢纽机场功能进一步显现,全省开通国际和港澳台空中航线79条,国内航线312条,2018年旅客吞吐量4945万人次、增长14.6%。
此外,为充分实现互联互通,福建省还大力完善联运通道,福建省开行的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已形成6条常态化线路,通达亚欧9个国家13个城市,至今年5月底累计开行466列。
为把“海丝”核心区建成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福建省发挥自贸试验区和民营经济优势,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在产业、投资、经贸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首先是国际产能合作取得长足进展。近年来,福建省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境外合理布局,截至2018年底,全省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境外分支机构累计达2594家,协议投资额323.06亿美元。
其次是双向贸易持续扩大。福建省积极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壮大电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增长。借助“进博会”等平台,扩大先进技术装备、紧缺资源和优质消费品进口。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0.6%,对全省进出口贡献率达57.5%,成为拉动福建省外贸发展的强劲动力。
此外,福建省还大力推进海洋合作,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拓展开发公海和过洋性渔业资源,进一步推进与相关国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