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此,需明晰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是多少、如何提”这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基本问题是“是什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生产率测算手册》中,将全要素生产率定义为所有投入要素对产出增长贡献的一种能力。在经济增长领域,全要素生产率是判断经济体的增长质量和增长潜力的重要标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三层含义:一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我们强调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质上指的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国际经验表明,越是处于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段,越是要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深刻认识现阶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战略意义。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是多少”。当前关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的测算结果差异较大。对此,需在国家层面规范统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发布工作,为未来在相关规划中定量化设置全要素生产率目标做好准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解决全要素生产率“是多少”的问题。建议适当借鉴OECD的《生产率测算手册》,在国家层面构建一套既可与国际对标、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标准。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在个别条件成熟的省市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第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提”。在掌握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是多少”之后,需要采取政策措施解决“如何提”的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分为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两大路径。技术进步包括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我国而言,目前主要是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前沿科技领域开展颠覆性创新,同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则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改善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入手。解决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提”的问题,还可选择若干个体现全要素生产率内涵但又区别于目前GDP导向的可量化指标,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进行分解,构成一个指标体系,以此为抓手,更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肖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