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是帮助工人农民的,白军是帮助土豪劣绅的。不当白军要当红军。”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观坝村,郑加六老人的老宅子里,堂屋和厢房的墙壁上依然保留着红军当年写下的标语,字迹清晰可见。
郑加六老人已经84岁,对墙壁上的标语视如珍宝。在老人看来,这标语见证了风雷激荡的革命历史,也传承了红军的群众思想、革命精神。
动员群众,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年红军长征,每到一个地方,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识字的红军战士就会按要求每天写一条标语,有的写在门板上,有的写在墙上,还有的写在家具上、神龛上、碉楼上……只要是能写的地方,红军都会写上宣传标语。”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振亚说。
红军在贵州长征途中,大量书写“红军绝对保护工农利益”等宣传标语,传播革命思想。据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副会长雷光仁介绍,在仁怀市长岗镇,当时有一个叫长干山的地方,红军在那里写下了1万余条标语。在遵义会议会址,也留有当年的宣传标语。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个展区里,集中展示了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写在木板、门板上的标语。
据当地史料记载,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在遵义发出“大家学写标语”的口号,并表扬了3天内写标语600多条的模范连队和“天黑了就点起火把写”的流动宣传组。
党和红军非常重视发挥宣传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早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指出,标语、图画和演讲等很简单的宣传,就能使农民迅速了解政治形势,收效非常广泛迅速。长征红军的标语宣传大量使用了口语化、乡土化语言,主要针对农村老百姓和敌军下层官兵,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
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现国民党经常抓壮丁去打仗,挨家要粮、挨户索捐,祸害百姓,群众非常害怕。因此,红军在石壁、墙头、大树上普遍张贴标语:“红军是工农自己的武装力量”“红军不拉夫”。当年在当地流传最广的一条标语是:“红军到,干人(穷人)笑,绅粮(绅士土豪)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打倒军阀妙!妙!妙!”宣传标语再结合红军的实际行动,让当地群众认识到,红军就是人民的队伍,与国民党军队和军阀部队不一样,只会让地主恶霸闻风而逃。
红军面向老百姓的宣传多种多样,除了标语、漫画,还给群众演戏、唱红歌,给老百姓开会,讲红军的主张。葛振亚说,当年红军女战士现编现演了打倒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戏剧。王家烈是盘踞贵州多年的军阀,百姓备受欺压又奈何不得。一个女红军戴上高帽子扮演王家烈,又唱又跳,现场带领百姓高呼“打倒王家烈”,得到热烈呼应。
“红军的宣传分三个部分,一是对外,对普通百姓和工商人士进行宣传,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二是对内,对红军战士进行严明纪律、统一思想的宣传;三是对敌,通过宣传瓦解敌人的力量。”雷光仁说,“在遵义市,红军通过宣传,争取到当地商户同意将关闭的商店重新开业,并同意提供医药支持,解决了很多伤病员无法治疗的问题。”
红军在长征期间的宣传,激发了贵州各族群众对长征红军的无私帮助和有力支持。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考证:遭受重创、身处危局的主力红军,在人口稀少、之前没有多少群众基础的贵州短时间扩充万余人,补充了宝贵的有生力量。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935年,毛泽东同志对红军长征意义作出了精辟概括。红军长征在贵州进行的宣传工作,扩大了红军影响,宣传了斗争真理,联系了广大群众,传播了革命的火种,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