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邢台深入实施“两不见面”改革——
审批不见面 项目大提速
本报记者 陈发明

前不久,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的项目主管刘亚辉遇上一件省心事儿:他在为企业即将实施的3个环保工程办理立项手续时,没跟负责审批的人见面,就拿到了相关手续。

“没往审批部门跑过一趟,代办员就把3个项目的立项手续办好送来了。”刘亚辉跑项目前期手续已经很多年,第一次遇上这样的好事,“以前一个手续最少3天才能办下来,现在3个项目手续一天就办理完了。”

位于河北邢台市邢台县的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属于外资企业,项目立项需在市行政审批局办理。帮刘亚辉办手续的代办员叫梅永娟,是邢台县行政审批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为全面推进项目落地速度,我们启动了帮办代办服务。”梅永娟介绍,拿到企业的申请资料后,她立即为3个项目出具项目立项请示,与市行政审批局协调沟通,一天之内就将相关手续办完送到了德龙公司,实现了全程“一对一”帮办代办。

自2018年3月以来,这种被称为“两不见面”改革的服务模式,在邢台市已经让很多企业受益。

“所谓‘两不见面’,就是市场主体、项目单位在审批环节,不与多个职能部门见面;在生产要素供应环节,不与征地、拆迁等相关方见面,项目手续由政府部门全程协调、代办。”邢台市行政审批局副调研员裴沛华告诉记者,这项改革的初衷,源自邢台市2017年年底召开的一次企业家座谈会,“当时有个企业负责人提出,能否让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手续时更简便,并提出了‘两不见面’的思路。”

这个思路经过邢台市委、市政府论证细化,在几个月后,变成了实践。2018年3月,邢台市把开发区、清河县、威县和临西县作为“两不见面”审批改革的试点,对总投资1亿元以上生产性实体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实践中,邢台市各县区也在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两不见面”改革的内涵。在邢台市威县,当地建立了由县级领导、引进单位“一把手”、银行行长、政法干警、引进单位代办员和园区代办员组成的“六位一体”服务组织。

“项目责任单位明确一名懂业务、责任心强的主管人员作为代办员,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威县政协副主席、行政审批局局长蒋志华介绍说,与此同时,各乡镇和职能部门明确一名主管副职和一名业务骨干,作为本单位的“首席代表”,统筹协调办理本单位的所有事项,代办员到各单位办理手续事项,只需找“首席代表”协调办理。

2018年11月,“河北省邢台市实施‘两不见面’改革,打造服务市场主体‘直通车’”的做法,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今年以来,邢台市将“两不见面”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出以“不见面、最简便、快办成”为改革方向,通过提升“一张网”建设、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全程办理等举措,有望在2021年基本实现“全不见面”改革目标。

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了邢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邢台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增速位居河北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