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人的农闲时光
□ 黄平安

因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人生,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连续几天的阴雨,终于让生产队长下达了放假三天的通知。父亲在门口抬头看了看天,又回屋静坐在火炉边,细心地整理着龙须草、山棕、干稻草、旧布条,他要用平时收集的这些“宝贝”编织几双草鞋,以便天晴后下地时穿。

草鞋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父亲先用龙须草搓成编草鞋的龙骨绳,边搓边不断地添加龙须草,不时还会向掌心吐上一些唾沫,以免草料在手心上打滑。草绳在他长满老茧的双手中像流水一样,不断地延长到了父亲想要的长度。这时,父亲骑坐在长条凳上,就开始了编草鞋。

父亲喜欢用布条、山棕、干稻草这些混合材料编织草鞋。他把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搓成细细的一股后,就在四根龙骨绳之间穿梭起来,一边编织,一边不断地添加材料,草鞋就在雨声的伴奏中一点点变长。草鞋做多长多宽,哪里上耳子,哪里结后根,全凭个人的经验,在这方面,父亲是个行家,他打的草鞋,穿起来不仅合脚,而且舒适。打一双草鞋常常需要半天,草鞋打好后,父亲剪去多余的草头,校正草鞋的形状,经过“整容”,看上去美观多了。父亲一边微笑着,一边试穿着,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惬意而又满足。

这就是父亲那个时代农耕之余做得最多的事,农耕之余打草鞋,农忙时候穿草鞋,似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惯例,也成了人们无法忘却的记忆。

后来,父亲头发少了,胡须白了,行动也渐渐迟缓,哥哥便接过了父亲的锄头和镰刀。正是农村落实责任制的时候,从吃大锅饭到包产到户,农村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短短几年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粮食多了,农闲时间也多了,但勤劳的家乡人却是闲不住的,他们要靠双手去改变现状,脱贫致富,于是,他们走出家乡,去闯荡另一片天地。

我的哥哥就是这样,农活少了,他在家里几乎成了闲人。于是,他随着刚刚兴起的打工潮,走向南方那片五光十色的世界。哥哥只有初中文化,又没有技术,唯一有的是聪明的头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一年,他跟别人一道下窑挖煤,不久,手上起了老茧,脸上变了肤色,饱尝了人生艰辛,但他硬是坚持下来。第二年,矿上见他聪明好学,又具备一些管理能力,就提升他当了班长,管着十几号人。在这个岗位上,他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也积攒了不少人脉,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哥哥在这个岗位干了三年,正当同乡们都在羡慕他活儿轻巧,安全舒适,待遇也不错的时候,哥哥却突然宣布辞职,一时间,引起了很多人不解。辞职不久的哥哥在另一个煤矿承包了一个项目,当上了小老板。凭着过去的管理经验和较好的人脉关系,哥哥把公司打理得有条不紊,经营有序。几年时间,哥哥就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久,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小煤窑将面临关停,精明的哥哥毅然放弃了别人认为如日中天的“黄金事业”,回到了家乡。哥哥此举,再次引起了人们的不解。

然而,哥哥就是哥哥。回乡后,他看到家乡旅游开发风生水起,便很快用积蓄在景区周边建起了一栋四层小楼,开起了农家乐,专门接待外地游客。由于哥哥会管理,懂经营,讲诚信,又不怕吃苦,他的农家乐生意日渐火爆,门庭若市。几年后,他逐渐成了当地农家乐的领军人物,并被政府授予“创业之星”。

这是20年前乡村人农耕之余的缩影,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奋斗、拼搏、自强不息的影子。

今年,我回了一次老家,在那里,我看到了乡村人在农耕之余颇为精彩的一面。我住在侄女家的几天里,发现侄女每天做完晚饭后,就急匆匆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却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问侄女,傍晚时候忙啥去了,侄女笑而不答。侄女婿说,明儿我带你去看看,你就明白了。第二天傍晚,我和侄女婿尾随着侄女,大约几分钟路程,就到了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这里虽然算不上华灯齐放,却也是灯火辉煌,几十名中年妇女早已整齐地排成几行,快乐地跳起了广场舞,侄女很快融入了舞蹈的队列中,和她们一起跳了起来。

这一发现让我吃惊不小,没想到在偏僻的乡村,妇女们也这么时尚、新潮。而且,跳舞的队伍绝对比城市年轻化。但见她们在欢快的节奏中轻松地舞蹈着,虽然舞姿算不上优美,服装算不上华丽,但在这寂寞了千年的大山深处,却舞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晚上,我问侄女,乡里怎么也时兴跳广场舞了?侄女一下来了精神,自豪地说,这你就落后了吧。现在,农忙之余,姐妹们都乐意去跳一跳,这可比过去闲了就凑在一起说闲话、打麻将好多了,人也有了精神,有了自信。这一变化,着实让我赞叹,这不是物质上的变化,而是精神上的变化,是质的飞跃!

这就是日新月异的乡村,是生生不息的乡土。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们在农耕之余,在温饱之后,仍然以坚定、执着的信念,一路追赶着文明、进步的脚步,因为他们追求的生活,除了温饱,还有美好的图景。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