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在西风东渐下呈现出新面貌——红帮裁缝正是这一历史进程下的产物。当时,西式服装甫入我国,并成为服饰市场上的新宠。宁波地区的中装裁缝凭借过硬的基本功,迎着风口转行西服业,以宁波人为主体的西服行业群体开始不断壮大,也因此铸就了“红帮裁缝”金字招牌……
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服装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他们也因此成为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大、最深的服装流派之一。
红帮裁缝肩挑民族自信
早年,在上海轩辕殿成衣公所的众多流派中,“六邑宁帮”有着较高地位,与来自上海、苏州的裁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这只是红帮群体的萌芽形态,他们没有营业店面,在各个生意点来回奔走,因此,当时大家都把他们唤作“拎包裁缝”。
1928年,上海市西服业同业公会成立。公会由从事西服业的红帮裁缝组建,制度严密,标志着红帮行业初具规模,走向成熟。到1935年,《鄞县通志》中已经正式出现了“红帮裁缝”之称。但当时这一称呼主要流传于社会的上流阶层,并未被大众所知晓。20世纪40年代,红帮裁缝知名度和辐射范围大大提高,一些学徒在来上海之前就久仰红帮裁缝的盛名,甚至将其视为人生的终极理想。
红帮的形成、发展到名扬四海,似乎都在上海完成,但实则少不了宁波的功劳。上海开埠后,快速发展成为大都市。宁波与上海一苇可航,往来甚密,不少宁波本帮裁缝就此踏上上海这片沃土。可以说,没有上海这座城市的孵化,红帮裁缝没法走得这么快;但老一辈的宁波裁缝们精练“剪刀技术”看家本领,不忘“裁缝艺术”本源,才是红帮裁缝行稳致远的根本。
行业龙头诠释红帮之魂
20世纪80年代正是西装最流行的时期,考虑到地方的服装传统,宁波江口镇政府借助从上海“告老还乡”的红帮老师傅的手艺和他们在外地的关系,着手创办罗蒙西服厂,农民出身的盛军海踏实勤奋,被任命为厂长。
创立伊始,红帮精神就成了工厂的一面大旗。没有厂房,借来公社食堂200平方米的闲房;没有资金,向职工、亲戚、朋友和信用社借贷;没有业务,拜托老师傅们出马,找知名服装公司搞加工业务……凭借精细的做工、新颖的款式和讲究的面料,罗蒙在1985年和1986年连续获评上海黄浦区服装公司优质产品。
1998年,盛军海急流勇退,长子盛静生正式出任罗蒙总裁,那年他才28岁。甫一上任,盛静生就将10余家核心企业联合在一起,成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打破家族管理模式,采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这保障了罗蒙后续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改制完成后,罗蒙斥巨资从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等国采购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力求将红帮传统工艺与现代化高科技设备制作工艺完美结合。
当然,工在机、艺在人,服装如果单靠几台机械设备,就失去了灵动之感,更是与红帮精神中的“匠心”背道而驰。为此,盛静生一方面加紧培养自己的设计师,另一方面又出重金引进设计人才。中西方人才在罗蒙汇聚,使得红帮的传统匠心和西方的现代精髓互相碰撞、融合,这些都为罗蒙西服开辟了领先的主航道。
提升中国服装影响力
在盛静生出任罗蒙总裁的第二年,有一位同样“志在红帮”的青年人萌生了服装梦。他叫周辉明,后来创立了宁波雅楚服饰有限公司。
2000年,他辞职去国外学习服装课程。在加拿大,他一边深造一边开始涉足面料生意。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顶尖裁缝,逐渐意识到创建品牌的重要性。2007年,他在宁波创立了雅楚公司。
从企业创办之初,周辉明就不打算走薄利多销的粗放路线,而是追求西服生产的高附加值。但在2009年,雅楚遇到了来自东南亚低成本加工的竞争压力,但周辉明坚持高端定位,不从价格上拼优势,而是着力提升工艺技术和服务。
从收购加拿大高端男装品牌“北美红鸟”,到在纽约创立NIKKY品牌,周辉明作为新红帮人,正在不断提升中国西服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我18岁就入了党。”周辉明如是回忆,“小时候,我是红帮文化的受熏者;出去读书的时候,我是红帮文化的传播者;现在和未来,我将是红帮文化的实践者”。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服装业正面临着向智能制造转变的重大机遇。以红帮精神为帆,工业升级作桨,宁波新红帮正在新的海域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