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加快形成现代工业体系,让广大农牧民快速奔上小康路——
把祖国北疆风景线建得更亮丽
本报记者 张 雪
工作人员在发布会现场推介内蒙古特色产品。本报记者 张 雪摄
更多报道
请扫二维码

“内蒙古由‘吃粮靠返销’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由‘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马掌’到逐步形成现代工业体系,乳肉绒粮、煤电油气、稀土石墨、信息数据都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6月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说,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内蒙古经济发展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马背上的民族开上了小汽车、奔上了小康路,农牧民群众从土窑洞、白毡包搬进了砖瓦房,有的还住上了小楼”。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提到内蒙古,人们总会想到辽阔无垠的美丽大草原。李纪恒说,保护好内蒙古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湿地,治理好这里的大沙漠,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今年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一个决定,提出坚决不上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项目,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不要污染的GDP,不简单同东部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李纪恒说。

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个难题。李纪恒说,“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的战略安全,又守护好生态安全屏障,确实有压力,但不是没有办法。出路就是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他表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内蒙古将着力在五个方面探索实践:

——构筑生态空间格局,科学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确保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都不越边界,不出红线。

——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坚决淘汰一批落后和过剩产能。

——打造生态治理样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非法征占用草原整治、工业固废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绿色矿山改造等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构建生态文明体制,形成支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全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马学军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减贫141.76万人,贫困人口“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目前还有15.3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

马学军介绍,今年,内蒙古还要投入专项资金1.3亿元,启动未达标的176个苏木(乡镇)的卫生院、752个嘎查(村)卫生室的建设,确保贫困群众医疗有保障;投入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7330万元,确保36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清零,“我们将采取更加务实、过硬的措施,确保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欢迎到草原听牧歌赏风景

“今年底,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高铁将全线贯通,到时北京的游客到呼和浩特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在马学军看来,内蒙古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天堂,他希望各地的游客多到内蒙古做客,听着牧歌赏风景。

马学军介绍,目前,内蒙古全区有A级景区390家。这几年,推出40条春季旅游线路、20条精品自驾游线路、10条马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和10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能够满足不同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

2020年2月份,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将在内蒙古举办。马学军表示,这是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的难得机遇,“我们将以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等,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达到1.56亿人次”。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