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苏北部、淮河下游的涟水,有2100多年建县历史。作为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的涟水,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先后有3286名涟水儿女为抗击侵略、解放涟水、人民安康付出了宝贵生命。薛剑强就是其中一位。
薛剑强,原名薛桂珊,1922年出生于涟水县方渡乡三湾村。1937年秋,薛剑强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石湖乡师。薛剑强在校刊上发表《我是中国人,应献身祖国的事业》,抒发以身许国的壮志,并改名“剑强”,意为仗剑疆场,御侮图强。
1938年春,薛剑强拒绝了同学相约去国民党大后方西安的邀请,决意在家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薛剑强在周竹如等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参加涟水县游击大队,并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新四军淮海军分区(第3师10旅兼)第4支队成立,薛剑强任10团1连指导员。1944年4月高杨战役中,薛剑强率部阻击前往新安镇援助的日军,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他带头端枪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为高沟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5年初,薛剑强调到10旅政治部工作,同年9月参加了解放淮阴的战斗。此后,薛剑强随部队进军东北,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长春阻击战等战役。在靠山屯战斗中,他腿部中弹,仍坚持在前线,直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1948年春,薛剑强伤愈后重返前线,被任命为5师14团团长。
1948年9月,14团攻打义县的炮声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战后,薛剑强被授予“勇敢勋章”。1949年1月的平津战役中,薛剑强带领部队率先从和平门突入城中。平津战役胜利后,薛剑强挥戈南下,从湖南打到广西。
1950年夏,已升任116师参谋长的薛剑强,率部队由河南移驻辽宁海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薛剑强率部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347团1营向釜谷里进攻。激烈的战斗中,薛剑强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1951年1月3日下午,薛剑强冒着敌人的炮火到阵地前沿察看敌情,准备在黄昏时组织部队出击。正当他在一棵树下举镜观察敌情时,敌人的炮弹爆炸了,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太阳穴。年仅29岁的薛剑强倒下了。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了纪念烈士的功勋,特将釜谷里山改名为剑强岭。
文/新华社记者 邱冰清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