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
当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繁重,如何突出问题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痛点”,是金融业面临的紧迫课题。即日起,经济日报推出“金融如何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秀一手’系列报道”,以探寻金融、实体共兴之道。敬请垂注。
“融资难、融资贵”是小微企业面临的老问题。由于小微企业绝大部分又是民营企业,使得这一问题又被涂上了“国”“民”之争的色彩。如今,随着一项金融创新的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鸿沟正逐步被缩小。这项身负厚望的创新,便是“票据+金融科技”。
有数据,有真相。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而其中,仅票据融资一项就增加7833亿元。
那么,票据服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内在逻辑是什么?这一创新又激发了小微企业哪些潜能?其未来空间又有多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票据之所以被视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金钥匙,在于它能够将核心企业的信用迁徙至小微企业。
长期以来,由于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金融资源基本上都围绕着大型核心企业进行初次分配。例如,在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金融资源均主要配置给大型的核心企业。这造成了尴尬局面: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对金融资源使用不足;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又难以获得必要的金融资源,业内称之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而此时,票据作为一种远期结算工具,它“以结算带动融资”的优势便凸现出来。
近年来,产业供应链中的赊销占比越来越高,大型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应付账款快速增长。此时,大型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给小微企业,用来置换大量存在的刚性应付账款,持票的小微企业则可以借助大型企业的信用,通过“商票保贴”的方式获得银行的贴现资金,且该资金相对低门槛、低利率,小微企业也是求之不得。
这样一来,大型企业“信用富裕”和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矛盾便得到了解决。
据监管层人士介绍,票据利率市场化程度很高,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可以通过后端高频的转贴现交易实时影响直贴利率。在今年一季度央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利率走廊下行的过程中,票据也成为小微企业最快享受到的低利率融资产品,贴现利率最低可至3.2%。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尚未电子化之前,纸票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效率低、风险高等诸多问题,票据市场也曾经历过风险高发的乱象阶段,很多大型企业因此而不愿使用票据。
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规范、赋能票据市场,让其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便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努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票据的流通性和便捷性已得到大幅提升,电票占比超过99%,剩下不足1%的纸票也实现了电子信息登记和交易,操作风险、兑付风险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融资,票据市场恢复增长。
上海票据交易所近期推出的“票付通”颇具代表性。该业务率先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中石化财务公司、京东金融、国网雄安金融科技公司首批试点,它瞄准小微企业手上持有大量未到期票据的现状,为票据支付赋能互联网属性,能够支持票据签发、企业背书环节的线上处理。
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多项针对票据创新的措施也在逐一推开。目前,招商银行已从战略、体制、产品、服务等方面入手,借力金融科技打造“票据大管家”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票据市场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潜力日显,但风险防控仍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据了解,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在成立专门风险管理团队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票据全生命周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加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