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爱生命 正确“防”颤
本报记者 陈 颐

6月6日是第7个“中国房颤日”,主题为“治愈房颤,健康相伴”。为此,强生医疗主办了房颤科普教育活动,旨在推进中国房颤疾病教育工作,提升公众对房颤及并发症的认知,引导更多大众关注房颤,并号召高风险人群早诊早治,防患于未然。

“房颤是可以预防的慢性病,要及早开展健康管理。一旦远离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房颤发病率会降低一半。而对于那些已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只要积极治疗,规避房颤风险因素,房颤发病率又可以减半——因此,房颤病人可以减少三分之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马长生表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心脏病患者,具有发病人数多、治疗费用大、并发症危害大、社会认知度低的特点。”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由于心房内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导致心跳不规则,丧失了有效收缩,通过心电图即可确诊。

据统计,全球房颤患者达3350万人。在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的花费高达300亿元。“房颤还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后果,尤其对于部分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患者,更易延误治疗,甚至增加死亡风险。”马长生提醒,“通俗来讲,房颤就是心跳节奏乱了,患者心跳会达到350至600次/分钟,并且没有固定发作诱因和规律。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房子,心脏壁上则布满房子里的电路,房颤时最常见的就是心房电路紊乱现象”。

房颤的表现和感觉因人而异,有些房颤患者会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有些则心跳无明显增快,毫无觉察。对此马长生强调,大家在生活中要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注重心脏健康和常规检查,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

“房颤治疗越早,治愈几率越大。”马长生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导管射频消融为大部分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治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治疗选择,且一次治疗成功率在三分之二以上。然而,它虽被作为房颤首选治疗方式,但仍需视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近日公布的国际最新数据显示,导管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所有年龄组患者房颤复发风险,其中65岁以下人群获益最大,全因死亡风险下降59%。“该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射频消融在治疗房颤中的有效性,不仅为房颤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也为房颤科普宣传提供参考,帮助大众建立起正确‘防’颤观。”马长生还强调,很多房颤患者由于走错门诊而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要增强正确和基本的“防”颤知识,加强对疾病预防及治疗方法的了解,疑似房颤的患者应去正规医院的心律失常门诊,或者房颤门诊及时就诊。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