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中,四川首次以展览的形式,对近一年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展示。展览按照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5大片区进行划分,集中展示了实施该战略以来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以占全省不足20%的面积贡献了60%左右的经济总量,而“三州”地区占全省面积60%左右,经济总量占比不足6%。“四川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冲刺阶段,要以区域发展布局统筹生产力布局,着力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产业趋同明显、互联互通不足等突出短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为此,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干”就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多支”就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
——“五区协同”则是强化统筹,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
“从政策层面看,四川着力增强系统性、协调性、精准性,已经构建起‘1+5+5+2’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支撑体系。”盛毅说,四川已出台《关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加快推进5大片区建设发展的5个实施意见,修订完善5大片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区域产业布局引导目录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
作为“主干”,成都出台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并命名首批总部经济示范企业,制定了“支持企业川内梯度转移10条”激励政策。连通成都与兄弟市州的通道正加速铺就,天府大道北延线、成资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启动,成都平原经济区铁路公交化运营签署框架协议并在成德、成绵等区段率先实施,成都至雅安铁路正式开通运行。区域资源共享、政策协同、标准互认、一体结算机制正加速推进,优质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进一步向市州覆盖。2018年6月份至今年4月份,成都先后与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78个,总投资932.1亿元。
地区发展情况各异,分工不同,为此,“五区”在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做法又各具特色。川南经济区要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接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川东北经济区要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接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要建成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甘孜、阿坝和大小凉山地区则要把生态功能放在第一位。
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25666亿元,增长8.2%;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分别达到6540亿元和6394亿元,经济增速均达到8.4%;攀西经济区发展特色明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