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治并举 精准施策
谭三要

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更是考验一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如何通过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地改善生存环境和质量,是当前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近年来,各地对垃圾分类开展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垃圾分类的推进效果并不理想,垃圾分类尚未成为居民的普遍行动和生活习惯,有的尽管分类了,但清运垃圾时又混装,而且垃圾分类需要调动大量社会资源,从源头到中间环节再到终端处理,任何一个环节执行不到位,都可能前功尽弃。因此,推行垃圾分类需要精准施策,练好“绣花”功。

科学决策是前提。各地要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垃圾分类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将垃圾分类管理从单纯的“运动式治理”转变为与刚性法规和监管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明确垃圾分类的管理责任部门和考核要求,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垃圾分类的办法和标准,细化垃圾分类的设施投放、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完善垃圾分类的考核办法。

精细管理是基础。首先,各地要从垃圾分类宣传开始,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增强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感,自觉参与到日常的垃圾分类行动中。其次,要摸清社区垃圾分布情况,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精准调配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更换陈旧破损的设施设备,避免因设施过少造成垃圾泛滥。另外,政府还要加以扶持,让社区能充分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实行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

压实责任是保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行政监管、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管等形式,对城区、街道和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予以督察、检查、抽查、巡查和考核,激励城区、街道和社区重视垃圾分类,努力将垃圾分类做真、做实、做好,形成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应将垃圾分类作为长期重点工作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抓关键、出实招,管治并举,久久为功。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