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总量扩张转向提高供给质量
把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为当前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指明了方向。

核心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而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资本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给能否适应实体经济需求,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正因如此,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金融供给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不能“大水漫灌”,而要靠“精准滴灌”;重要途径是深化金融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是金融供给侧的问题,是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改革。因此,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从四个方面入手推进金融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但在总量扩张的同时,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警惕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脱钩”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金融资源错配问题,提高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针对这些现状,从原先注重总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更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首先,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金如水,逐利而动,要防止出现资金“脱实向虚”、金融业自我循环等问题,就要按照中央要求,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努力提高实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其次,厘清思路,长短期兼顾、宏观微观协同发力。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将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作为金融重点支持对象。

再次,明确路径,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以及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一是合理布局大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融资需求。二是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破除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通过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对实体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最后,守住底线,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提高我国金融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执笔:唐珏岚)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