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陕西宝鸡市出台意见,在摸清家底、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落实管护责任,使得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短板和痛点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跳板和亮点
张培风是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城关镇堎底下村的生态护林员。去年,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村里明晰水利设施管护清单后又让他兼任了村里的水利工程管理员。张培风任职仅半年时间,就疏通了村里6公里的公共水渠,且每次浇水亩均耗水由200立方米下降到80立方米,村民年均用水费用由60元以上下降到30元左右,村里浇地面积由900多亩上升到1700亩左右。
通过对农村灌溉渠道的集中管理,堎底下村水浇地面积增加了七成,每年节约水资源34万立方米,为农民减少水费开支5.1万元,可谓一举多得。
从2018年7月份开始,宝鸡市将全市4739处农村供水工程、近8.6万眼机井、7275公里灌溉渠道和1846个村卫生室、1112个农村幸福院、1159个行政村的水利设施明晰产权、统一管理,使得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短板和痛点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跳板和亮点。
完善投入机制
由于各级财力相对紧张,宝鸡市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问题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宝鸡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及农村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公厕、幸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7个具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7方案”),旨在摸清家底、明确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和管护费用及人员。
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宝鸡市将政府投资、群众自筹、社会捐助的小型水利、农村公厕、村卫生室、文化体育设施、农村幸福院的权属明确到村集体,把管理的主责交给村委会。同时,按照多渠道、多途径保障的原则,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经费予以保证,对农村通村公路按每公里2000元进行补助,市县财政按照3∶7的比例分担;对小型水利设施、农村公厕,按每个行政村6000元补助,公共文化设施按每个行政村4000元补助,村卫生室、体育健身设施按每个行政村2000元补助,市县财政按照5∶5的比例分担;对农村幸福院,市级按每院1万元、县(区)按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所有经费均纳入市县财政预算。2018年,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298万元,2019年,市本级预算安排资金2654万元,同时各县区也将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走进陇县天成镇范家营村,只见一条条水泥路干净平坦,垃圾箱摆放有序。村党支部书记王存海说,市县给村里落实了9个公益岗位的经费,村里成立了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将所有基础设施纳入统一管理,不仅使乡村面貌发生了变化,也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确保稳定运行
“过村道路平坦整洁,路面完好无损,路肩没有坑缺,管理合格。”“村公共厕所地面洁净,便池没有异物,没有异味,管理合格。”“村敬老院房屋干净整洁,娱乐设施比较齐全,厨房卫生条件良好,管理合格。”
在麟游县酒房镇大庄村“1+7方案”季度考评检查中,通过逐项检查考评,全村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整体状况达到优良标准。
“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需要资金,更需要方法。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具体情况,全镇制订整体方案,并由市县相关行业部门牵头,分别对7个方面的农村基础设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力求做到目标到点、责任到人、考评到位。”酒房镇干部王彦平说。
宝鸡市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行业部门负责制定管护标准、监督指导;县区级政府负责牵头抓总、资金整合;镇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村集体负责日常管理、全面落实,建立了县镇村分级负责、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麟游县县长李武发告诉记者:“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集中管护,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修补损毁道路40条106公里,维修水利设施22处,建设小型水利工程126处,实现了组组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家家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出行难、用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81个村卫生室建成投用,并配备了专兼职村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提升增值效益
来到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只见苹果树横成排、竖成线,整整齐齐地延伸到远方。
“这是在海升集团支持下建设的标准化高山苹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3000亩以上,盛果期平均亩产能达到8000斤以上,每亩收益能达到4万元至5万元。”千阳县扶贫办副主任罗亚军告诉记者:“能够引进海升集团这样的企业,得益于我们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这当中实施农水和农路的集中管护是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集中管护,目的不仅在于保证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可使用性,更大的目的在于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让其发挥更大的增值效益。”罗亚军说,“高端农业现代化企业落户地方,首先看中的是交通条件和水利设施。我们通过对通村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的集中管护,对外交通更加便捷,农业灌溉用水直达地头。这让海升集团一下就看到了发展的优势,因此在这里建设了现代化苹果生产基地”。
引进一个海升,带来一个样板。在这家企业的带动下,高标准建设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在千阳县全面开花。截至目前,全县优质苹果标准化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以上。宝丰村过去贫困程度较深,按照海升模式大力发展优质苹果种植基地,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形成了高端苗木和高端果品两大产业。去年仅育苗一项,就实现收入30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