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天科工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激活创新潜能——
做优核心专业技术“长板”
本报记者 姜天骄

192项集团级以上专业技术项目年度研究任务圆满完成,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自2018年实施“长板”专业技术战略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推进专业发展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为该所型号研制、预研攻关以及领域拓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该所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体系+技术”双轮驱动

“从近年来的珠海航展就可以看出,传统军工企业、民营企业都在跨界竞争,而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掌握核心专业技术。”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主任程进告诉记者,紧密围绕飞航武器装备发展需求,不断巩固优势领域核心地位,构建形成出类拔萃、创新高效的“长板”优势专业技术群,成为该研究所当前面临的重要命题。

一年来,该所依照“体系+技术”双轮驱动的发展原则,围绕型号发展及升级换代需求,梳理出60个可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长板”技术,涉及20个专业方向,研究形成了《长板优势专业技术综合论证报告》,详细论述了每条技术的内涵,并对标国内外发展水平,规划了未来3到5年发展目标及发展路线,明确了支撑渠道及应用方向。

梳“长板”已为该所明确方向,优“长板”却面临着有效制度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资源要素分散等诸多问题。用老眼光看,这些都是“死胡同”,但创新一种机制,换一个办法,就会“柳暗花明”。

该所依照跟踪需求、发掘需求、引导需求的思路,全面收集各大平台项目招标信息,运用“技术洞见”思路提出新解决方案、新技术概念,做好项目推介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批集团级以上重大项目,促进项目申报立项全面开花。“目前,低成本模块化总体技术推动某重点项目立项,水下总体技术支撑某重点项目通过验收、成功牵引某重大项目立项论证。”该所预研规划处负责人于长波介绍。

做优“长板”,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广聚天下英才,既要夯实基础,培养内部人才,又要拓宽渠道,加强与外部人才和机构的合作。该所一方面以建设专业研究师队伍为契机,打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行动,另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外界,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知名院士,设立工作站,推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模式,汇集国内相关专业顶尖人才各展所长。

核心专业技术突破具有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离不开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福利待遇方面,该所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增加对专业人员的奖励措施,在物质奖励方面做到“真金白银”“货真价实”。

物质激励仅仅是一个方面,很多职工更看重的是“学术荣誉”。年初举办的预研创新成果展就集中展示了飞行总体、控制、气动、结构等专业形成的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旨在打通技术成果应用渠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筑牢文化育人灵魂

既要塑形,又要铸魂。记者走入该所气动技术研究室每个工程组的办公间,墙上的专业技术创新文化展板引人瞩目,科室还专门开辟创新角为研究人员提供轻松舒适的专业技术交流平台。在该所,这样的创新角遍布每个研究室。

“所里的一系列举措,确实让我们基层研究人员感受到了推进专业技术发展的决心。”精确制导专业的技术骨干姜鹏表示。

来自各级的“定心丸”也激活了该所各基层研究室投入专业技术研究的“一池春水”。该所基层研究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相继制定了详细的创新及专业技术发展管理办法和创新文化建设方案,大家各显神通,推动专业技术发展。

气动技术研究室去年梳理出4项“长板”专业技术,在抽调骨干力量参与、采取重奖重罚的考核激励、对有关负责人充分授权三驾“马车”的驱动下,经过刻苦攻关,4项“长板”专业技术都取得了阶段性突破。“进度和成效超过预期。”该研究室业务主管操小龙对4项“长板”专业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该所还通过承办和参与全国性专业竞技大赛,推进专业技术成果转化、扩大行业影响力、开阔专业技术人员视野、增强专业技术人员荣誉感。譬如,该所结构强度与动力技术研究室以竞赛的形式促进企业做优“长板”专业技术。“参赛单位的结构轻量化设计能力都很强,特别是拔得头筹的单位,其设计方法先进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该研究室结构强度技术骨干林晔表示。

该所主管预研创新的副主任宁国栋透露,探索实施首席负责制、打造“设计未来战争”全国性品牌学术论坛、推动院士工作站常态化运行……该所后续还将采取一系列行动。“我们坚信,运用实施‘长板’专业技术战略的科学方法论必将促进我们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