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诸城:文化扶贫拔“穷根”
本报记者 管 斌 通讯员 吕光玉 李 芳

地处山东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开发区的蔡家沟村,如今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而2017年,蔡家沟还是一个“三无”贫困落后村:无集体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年轻劳动力。就是这样一个空心化严重的贫困村,在短短两年的时间,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村”,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诸城市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蔡家沟村的1130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建起苹果乐园田园综合体。村里的农民可优先到园区打工,100多名村民就地入园。盘活陈旧的村落,只是诸城扶贫迈出的第一步。为让村子长久有活力发展,诸城南湖区接触到几名返乡的本土艺术家,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加快培育村庄文化产业,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用文化扶贫来拔掉“穷根”。

在一处改造后的艺术试验场房屋里,一群农村妇女正在跟着艺术家学绘画。“没想到,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能拿起画笔。”60多岁的崔金香是蔡家沟村村民,她是被雇来给艺术家们做饭的,一个月能有1000余元的收入。如今,有一支艺术家团队长驻村里,他们一边规划一边对村子进行艺术创作和改造,艺术家工作室、乡村图书馆、公共空间、乡村记忆馆、百工传习馆、古琴馆、美术馆等相继落成。

在诸城市林家村镇竹山脚下,黑土夼村掩映在大山里,以前全村守着高低不平的山岭薄地,靠天吃饭,每亩地年收入不足500元。现如今,随着竹山生态旅游业的开发,黑土夼村进行生态农业推广、中草药材种植、有机农产品加工营销等。黑土夼村村民将山地丘陵地流转给山东润竹山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一亩地一年就有1000元收入。随着旅游、农业以及山泉水业务的发展,村子里剩余劳动力都被就近安排到山上以及生态农业基地工作。

“俺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既耽误不了家里杂活,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王宁美是黑土夼村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现在山上的山泉水公司工作。该村像王宁美一样的妇女有十几位,她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如今,“文化+”产业所释放出来的活力正在诸城不断显现。十几个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拔地而起,木屋民宿、房车露营地等旅游新业态受到欢迎。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