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所为,亦要有所弃
——访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

本报记者 陈 静

从去年9月30日第三次架构调整算起,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已经执掌这张产业互联网蓝图8个月了。作为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大管家”,他这8个月都做了什么?腾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记者:应怎样看待“产业互联网的大幕已经拉开”这一判断?

汤道生:有一些趋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其一,市场正在从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阶段,传统企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其二,营销模式正在从流量驱动转向口碑驱动。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可控的用户触达路径,以信息不对称来获利的商业模式一定会被价值导向模式取代;其三,新兴技术正在从概念走向落地。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企业数字化升级早已超出了“造概念”的范畴,未来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产业互联网是一个贯穿研发、生产、组装、流通、服务全周期的形态,唯有各个环节都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通价值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效率,实现产业“进化”。

记者:如何整合腾讯散落在各个事业群的服务B端的能力?

汤道生:从定位来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是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对外窗口”,其它事业群则是强大的“火力军团”。现在,各个业务团队都会主动找到我们,探讨如何将业务能力对外输出。尽管我们的产品可能来自腾讯的多个事业群甚至外部的合作伙伴,但最终面向企业客户的是统一界面。

此外,腾讯还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加强技术共享。技术委员会下设“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项目组。半年内,我们创建了600多个内部开源项目,技术图谱上有近300个项目,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通过整合,我们可以推动腾讯技术标准化升级,从而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记者:腾讯过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个人。从服务C端到服务B端,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里?

汤道生:以前做C端产品,可以把自己当成用户。比如,我只用打开手机自己体验一个APP,就能找到问题或者优化空间。但是B端业务不一样,我们自己不再是最终用户,大家先要与客户充分交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需要。我们甚至还要与多个客户交流,以期理解行业的共性需求。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B端的业务流程特别复杂。以前服务C端用户,链条很短,但在B端用户需求不仅多样化、个性化,还会涉及财务管理、销售激励、应收应付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都是原来C端业务不涉及的内容,需要腾讯内部流程作出较大的改变。

记者:目前,腾讯产业互联网赋能能力主要体现在营销端,腾讯是否有计划进一步延伸发展触角,赋能更广泛的领域?

汤道生:我不认为腾讯什么都该碰。就像服务个人用户时,我们仅选择了社交和内容,其它那么多领域我们都没有做。服务B端的道理也是一样,我们要考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经常讲微信的能力是腾讯在营销层面的能力?这是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我们的优势。企业客户经常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大多也是有关客户触达的。但在另外一些领域,我们没有优势,即便勉强去做,对客户来说也没有什么说服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