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人用上北斗系统
谢 军

1982年,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04所工作,从而与北斗结缘。刚到所里时,我被分到天线技术研究室。那时测试天线一定要爬很高的测试塔架,我并不知道自己有恐高症,只觉得自己年轻,应该能上塔架。但是,当我一爬到高高的测试塔架上就开始眩晕,室里的老同志知道后不再让我上测试塔架了,而是让我在地面上负责转动转台上的天线,那时转台转动天线只能靠手一度一度转和测,我经常一蹲就是一下午。

就这样,我从504所最年轻的高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副所长一路走来,2004年我担任了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一职。起初,我对北斗系统的许多知识都不熟悉,诸多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为了尽快掌握各种知识,我拜访了许多相关领域的老专家,直到把每个部件、每项产品、每个问题都搞得清楚明白。

2013年北斗三号工程伊始,经各部门研究决定,在北斗三号卫星上使用国产化行波管放大器。该设备一直都是引进的国外技术,因此要严格把控首次实现国产化的产品指标。负责研制行波管放大器的单位费了很大力气研制出6台设备,但我们发现这些设备质量并未达标,因此建议他们全部重做。当初,作出这个决定也非常艰难,因为这不仅意味着研制单位要把之前的工作全部归零,继续倾注大量人力物力重新设计,甚至会导致整个工程大幅度延期。但是,质量和进度就像天平的两端,不能顾此失彼,我作为总设计师,必须要保证整个团队在“零失误”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工程进度。后来,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为能够和团队共同突破这项技术难关而感到骄傲。

时间精度是卫星导航的命门,有“导航卫星心脏”之称的星载原子钟在其中发挥着提供时间基准的作用。在北斗二号建设时,星载原子钟成为绕不开的“拦路虎”。那时候,我们研制出的第一台原子钟在工作时经常会出现突跳,精度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整个团队经常在一起分析相关原理。同时,我还频繁往返于北京、西安、武汉、兰州等地,生怕有一家研制单位因为掉以轻心、松懈生产导致产品出现问题。经过我和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北斗用上了自主开发研制的原子钟,其天稳定度达到10-14量级,授时精度50纳秒,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

在北斗研制工作中,我们的团队遇到过数不清的困难,但我们最终闯过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功不可没。我相信,有这样一支工程研制队伍,我国距离最终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日子不远了,中国的北斗必将以更博大的胸怀兑现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北斗系统也将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作者系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